丘山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拓跋的崛起,历史遗忘的角落,丘山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第四章拓跋的崛起
第一节一击柔然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根据中原地理特征,鼓励农业生产,拓拔鲜卑的奴隶主贵族们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毕竟汉人人口数量众多,且汉族大地主经济实力雄厚,为巩固统治,拓跋珪又招纳汉族大地主参与政治,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北魏明元帝)、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先后继承大业,擢用数百名汉族大地主担任高级官员,包括范阳卢玄、博陵崔绰、渤海高允等,北魏形成了鲜卑拓跋贵族与汉族士族豪门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增。特别是423年,不到16岁的拓跋焘即位后,北魏帝国从此驶入了彻底崛起的快轨道。
当时,北中国的形式是:北魏占据中原大部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慕容鲜卑的分支吐谷浑、匈奴支系卢水胡三股势力占据西北及西域,柔然、敕勒等占据北方大漠,北燕、高句丽等占据东北。
而对北魏威胁最大的,是柔然。
柔然,同鲜卑一样,同属东胡族系。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该区域与其并存的,还有敕勒。
敕勒又名丁零、高车、回鹘,其起源前文已有所叙述,著名的《敕勒歌》,其实是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翻译者叫斛律金,敕勒族人。对于大多数治文治史的人来说,斛律金的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他大儿子可能会比较熟悉,此人叫斛律光,北齐著名的“落雕都督”,这点后叙述。
回过头来再说柔然。柔然雄据大漠南北,自古以来,大漠的游牧民族一个很重要的谋生手段,就是抢劫。抢劫的对象,就是与其相邻的中原地区,柔然也不例外。这次受害者,是与其有近亲关系的拓跋鲜卑。
北魏为防御柔然进攻掠夺,拱卫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干起了六百年前汉人干的事儿。
修筑长城。北魏在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延袤2000余里的地界上修筑长城,并设军镇。仔细想想,鲜卑人修长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北魏的统治者拓跋鲜卑,现在早已改变了游牧的生活方式,跟汉人一样,过上了有固定居住、生产场所的农耕生活,这是鲜卑人的一个巨大转变。
424年8月,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不久、北魏政局尚未稳定之机,率6万骑兵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抢劫财物,掠夺人口,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云中城。
严峻形势考验着未成年领导者拓跋焘。
拓跋焘,丝毫不慌,因为他虽然只有16岁,刚达到完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却已有4年的抗柔然经验。12岁那年,还是太子的拓跋焘就奉命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防务整顿的有声有色,对柔然的战术早已了然于胸。
面对柔然的这次入侵,拓跋焘亲率2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北魏双方都是骑兵,6万对2万,柔然占绝对优势,不但包围了云中城,还将来救援的拓跋焘也包围了,无意中形成了“围点打援”的局面。
2万对6万,不慌乱是不可能的。北魏士兵面对3倍于己的柔然铁骑,和如蝗群般射来的飞箭,阵脚开始松动,怯阵者众。拓跋焘大吼一声,亲自张弓搭箭,连连射倒几名柔然士兵。年轻的老板有此大心脏,北魏士兵的士气骤然提升。两支大军如两条交配的大蟒,绞杀在一起,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
柔然兵力毕竟具有压倒性优势,北魏军队渐有不支之感。但是,逆境中仍保持自信的人往往运气奇佳。厮杀间,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导致了战场形势瞬间逆转。
那就是,柔然统帅于陟斤,段末波、曾天养附体,杀得兴起居然亲自陷阵,被北魏一小卒一箭贯喉,横尸当场。柔然军队群龙无首,大败而逃。
这种偶然事件决定战场走势的事情,历史上不止这一例。
譬如,整整580年后的1004年,同样来自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一员大将率军攻击中原政权,军势一路碾压,堪称势如破竹,一直攻到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这已是中原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朝野震恐。生死存亡之际,一件偶然事件改变了整个战局。
澶州城楼上,一个来自山东寿光的叫张环的军头正在值班,远远望去,见敌军一队骑兵在附近转悠巡视勘察地形,为首的人威风凛凛,貌似是个不小的官儿。山东寿光人不仅会种菜,还会射箭,张环想发一枝冷箭警告警告这帮人。可是,这帮人离城门六七百米远,能射得到吗?
张环心里有底儿又没底儿。没底儿的是距离实在太远;有底儿的是,中原政权的马匹不如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但其他装备基本碾压,现在城楼上就有一张强弩。这张驽,可不是普通的驽。
床子弩。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床架上,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待机发射。多弓床弩可用多人绞轴,用几张弓的合力发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武经总要》记载,多弓床弩张弦时绞轴的人数,小型的用5至7人;大型的如八牛弩,需用100人以上。瞄准和以锤击牙发射都有专人司其事。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矛,破坏力堪称恐怖。床弩又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床弩还可以在弦上装兜,每兜盛箭数十支,同时射出,称“寒鸦箭”,比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更像机关枪。床弩的射程可达三百大步(约合570米),是中国古代弩类武器中射程最远的。
如今这股敌人侦察兵离城门六七百米远,不管有没有枣先打一竿子吧。张环和几个士兵搭好巨箭,用绞轴拉开弓弦,然后巨箭就如人间大炮一样向敌酋飞去。由于居高临下,又可能是顺风,巨箭飞出六百多米,正中敌军侦察兵领头者的额头。
不久,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被射中者,不仅仅是个侦察排长那么简单,而是敌军主帅、兰陵郡王萧挞凛。萧中箭后,当晚伤重不治死于军中。这一箭,也最终换来了敌军的退兵,双方缔结了澶渊之盟,可谓一箭射出了双方边界百余年的和平。
没错,这就是宋辽的澶州大战和澶渊之盟的缔结过程。巧合的是,辽国是契丹人的政权,而契丹族,是柔然人后裔(详见本书第二部)。424年,柔然统帅于陟斤被偶然射杀成就了北魏。整整580年后的1004年,其后裔统帅萧挞凛又被偶然射杀成就了北宋。可谓时也,命也。
425年10月,缓过劲儿来的北魏主动线反击,派重兵五路并进,越大漠而击柔然,柔然惊骇北逃。暂时遏制住柔然的入侵后,拓跋焘立即将矛头对准了西北,另一个豪强政权。
第二节奇袭统万城
这个豪强政权,就是夏,赫连勃勃(刘勃勃)建立的夏。
前文已述,匈奴铁弗部刘卫辰被北魏击败后,其子刘勃勃南逃投奔羌族人建立的后秦,后秦王姚兴任命其为安北将军,镇朔方。后刘勃勃与后秦反目,于407年称大夏天王,国号大夏。不久南下攻取后秦所属的秦岭以北诸城,西吞南凉,后趁东晋与后秦交战之机挥师南下攻取长安,418年,在长安称帝。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然而,赫连勃勃攻占长安后并称帝后,却并未留在这座堪称战略CBD的繁华之都,只是留下太子镇守,而自己却到另一所城里遥控大局。
因为,这城比长安城更牛。
413年刘勃勃改姓赫连之后,想筑一座坚固的大城,作为大夏国的都城。
如此浩大的工程,得先成立个建城指挥部,选个总指挥。赫连勃勃心中早有了总指挥的第一人选,这个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老铁。
此人叫叱干阿利。
叱干阿利,陕北鲜卑叱干部人,出生于肤施,即今天的陕西延安。赫连勃勃阴险狡诈、手段毒辣,这种人也有老铁、生死兄弟?
有的。
当年,北魏灭掉匈奴铁弗部(匈奴与鲜卑混血)后,灭绝了匈奴左贤王、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满门,只有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勃勃因在外狩猎逃过一劫。家国遭灭,刘勃勃无奈,投奔于陕北的鲜卑族叱干部。
叱干部是个小部落,酋长叱干他斗伏,畏惧北魏势力,准备把刘勃勃绑了献给北魏。
叱干阿利是叱干他斗伏的侄儿,当时驻守在大洛川,知道此事后紧急赶回来劝叔叔:鸟儿听到打雷声都会躲入民房寻求庇护,现刘勃勃已国破家亡,因信任咱们才来投靠,要是不能容他任其自去就是,也不能绑了他献给他的仇人,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人家来投奔咱,咱就是不收留人家,也让人自生自灭好了,把人献给他仇家,这就太不厚道了。叱干阿利是个厚道人。
叱干他斗伏终究是畏惧北魏,不听侄子叱干阿利的,坚持要把刘勃勃献出。厚道人叱干阿利趁夜偷偷将刘勃勃放出,二人一起逃奔到羌族人的后秦国,在后秦的边防军中当了两个普通的小兵。
叱干阿利救了刘勃勃,却连累了整个鲜卑叱干部,叱干部被北魏所灭。面对共同的国恨家仇,勃勃和叱干阿利两人发下重誓—誓灭北魏。
刘勃勃身材高大(高八尺五寸,腰带十围),长相英俊,口才极佳(善辩聪慧),风度仪表非凡,是个帅哥、猛男、智慧男的结合体。很快,他得到后秦边军将领、高平公没奕干的赏识,成了其女婿。
一个人的外表如何,往往也会影响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心理学上称之为光环效应。刘勃勃通过高颜值和才能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不光令女人痴迷,男人遇见也心动,可谓男女通杀,五胡十六国第一型男。后秦国主姚兴,第一次遇见刘勃勃,就被其所折服。(兴见而奇之)。
姚兴当即拜刘勃勃为骁骑将军、奉车都尉,时常与其秘密讨论军国大事,对其的宠遇已超过了大部分跟随其多年的老部下。(宠遇逾于勋旧)。
姚兴弟弟、济南公姚邕看不下去眼了,提醒姚兴:刘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不宜过于宠信。
姚兴:刘勃勃有济世之才,我要用他平定天下,你们不要嫉妒。我还要把三城、朔方一代的杂胡三万人划归其统领,协助其岳父镇守高平川(今宁夏南部固原清水河流域),作为前哨部队防御北魏。
姚邕急了:我观察很久了,刘勃勃对其岳父非常傲慢,毫不谦卑,这样的人定是残暴不仁之徒,陛下用他一定会成大患!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后秦国主姚兴还是任命刘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把杂胡数万人交其统辖,镇守朔方。
看明白了,姚兴没有按原先预想的让刘勃勃协助其岳父镇守高平川,而是直接让其持节镇守朔方。这是不但不听姚邕劝告,而且给刘勃勃面升了级,这也直接把后秦推向了不归路。
刘勃勃自此发迹。发迹后,他把生死兄弟叱干阿利调到身边当心腹参将。之后,后秦出于安考虑,与北魏通好,刘勃勃、叱干阿利二人恼怒异常,伺机叛秦自立。
不久,机会来了。
柔然部派使者送给后秦八千匹战马,路过刘勃勃封地。刘勃勃指使叱干阿利将战马部没收,据为己有。有了战马,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便顺利组建起来了。
光凭这些人,逐鹿天下尚缺火候,刘勃勃掂量了掂量,又瞄准了一支队伍。
某日,刘勃勃派人告诉老丈人没奕干,邀请他去高平川(今宁夏银川)打猎。女婿邀请,没奕干兴冲冲的带着部下赶来。翁婿二人骑马飞驰于原野,灌美酒、追猛兽,好不融洽快活。然而,骑着骑着,没奕干感觉有些不对劲儿,自己的随从越来越少,女婿的人越来越多。等女婿勒住马回身冷冷看着自己的时候,没奕干感受到了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
没奕干被杀,其属下被他亲自选中的好女婿刘勃勃吞并。翁婿之情?刘勃勃,父亲是匈奴左贤王,母亲是前秦宗室公主苻氏,父母本身就是政治婚姻。家被北魏灭门后,四处逃命苟活于世,受尽了白眼和出卖,早早遭受生活的毒打。如此境遇下锻造出来的人,只相信实力和利益,不再相信温情。
暗算了岳父的刘勃勃,此时拥有了八万余兵力,和后秦彻底决裂。有了兵马、地盘,刘勃勃觉得还缺点什么,以“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之意,改姓赫连。
由于匈奴族人自认是传说中夏人的后裔,刘勃勃就把国号定为夏。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的“夏”,就来源于此。
刘勃勃虽然长的帅,但为人奸诈无节操,为了权势连老丈人都杀,而叱干阿利忠义为怀,俩人却成了生死兄弟。一切都源于救命之恩,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毕竟还是少数的。刘勃勃成了大夏天王,封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为其心腹重臣。
所以,这次新都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位置,就给了叱干阿利,叱干阿利相当于甲方总代表、总监理师兼乙方项目经理。
工程的位置选在了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一带,动用了10万劳工,历经6、7年才完工。
该城修筑中采用了一种新工艺--蒸土筑城法。工艺流程是:把白石灰、白粘土按一定配比混拌,然后加入糯米汁搅拌,再加热蒸熟,形成类似当今的混凝土,再用其对墙体进行注灌,故,该城实际上是一混凝土现浇结构。
现浇结构区别于砖石砌筑结构,整体性特别强,城墙异常坚固。该建筑甲方总代表、总监理师兼乙方项目经理叱干阿利,对建筑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施工段验收时,命人以铁锥检验城墙硬度,凡锥入一寸者,立即将该施工段工匠斩首,也是个冷血残忍之徒。其与赫连勃勃可谓一对狼狈之友。
城建成后,城墙高约8丈,基厚20步。上宽10步,东西长,南北宽,周长约18里。城内嵌有皇城,宫墙高约4丈,内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赫连勃勃对该城极为满意,豪情万丈: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于是,该城被称为统万城。
赫连勃勃的豪情壮志,还体现在对该城四个门的命名上,东门名--招魏,西门名--服凉,南门名--朝宋(当时南中国宋已取代东晋),北门名--平朔(柔然)。
赫连勃勃当时已吞并了南凉,北凉国弱不足虑,西门算是名字起对了。而大夏臣民很快发现,东门、南门起的名字更精准。425年,赫连勃勃死,既“招”来了“魏”,又“朝”来了“宋”。
426年9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说赫连勃勃去世,其几个儿子互相残杀,政局动荡,派司空奚斤率4万人马攻击夏属蒲坂。
蒲坂关,前文已有所介绍,故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处于山西、陕西、河南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蒲坂关坐落于黄河弯曲处,与潼关隔河相对,是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
过了蒲坂关,就是长安的门户--潼关。拓跋焘派奚斤攻击蒲坂关,目标自然指向的是长安。
南中国取代东晋而立的宋朝,也派大将周几率1万人马攻击夏属陕城(今河南陕县)。
426年10月,拓跋焘又亲率大军自平城(山西大同)出发,于当年11月进军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段黄河上。11月天寒,黄河封冻,拓跋焘趁机率轻骑兵2万越过了黄河,直捣统万城。
赫连勃勃死后,统万城内的新大夏国主是其子赫连昌。赫连昌见拓跋焘大军攻来,率兵出城迎战,被北魏军击败,退守城内。北魏军于统万城北大肆烧杀抢掠,俘、杀数万人,得牛马十余万匹。
外围打打秋风可以,但10万民工历时六七年才完工的统万城实在坚固,北魏军一时强攻不下,只好撤军。
贼不走空,拓跋焘走之前也得顺手带点东西,就把统万城附近的一万余户人口带到北魏去了。
内线作战不顺利,外线则顺风顺水。北魏大将奚斤攻克蒲坂,并于12月率兵进入长安,秦、雍(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氐、羌首领都投降了北魏。北凉主沮渠蒙逊及氐王杨玄均排遣使者向拓跋焘称臣。
趁火打劫的南宋也颇有收获,宋将周几长驱直入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
北魏军占领了长安,统万城的赫连昌自然不甘心这个战略要地的丢失,命令大将赫连定率兵2万欲夺回长安。拓跋焘则命大将拓跋礼率军增援。
427年4月,北魏军与夏军在长安相持。拓跋焘知道,攻破统万城的机会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