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5章 看,这才是武德充沛!(求订阅,求月票),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罗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着眼前这种勃发热闹的景象,再想想法兰西那里日益奢靡的宫廷和逐渐陷入贫困的人民,握着栏杆的手,就越捏越紧了。
素来有才之称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则显得很兴奋,他是个中华文化的粉丝,而且他对共和体制也没什么偏见。毕竟他只是个德意志人,而且也不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个“三臣”,先后为美因茨大主教、汉诺威选侯和法王路易十四服务。他这次能来大明,完是他自己争取来的,为了能来大明就近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制度,他甚至辞去了汉诺威选侯那边的工作,在几个巴黎学术圈的好友帮助下,加入了法兰西的官僚队伍,以“法国造船专家”的名义登上皇家太阳号。
而席瓦尔神父则是三人当中对大明的变化最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就出生在中国的澳门,在被李中山抓去北京当内务府洋奴才前,一直都在广东传教,太熟悉中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气质了。
这是一种绝望到麻木的气质可是不到十年,当席瓦尔在被大明占据的会安(安南)港见到那里的大明驻军、官僚和商人时,他已经完感觉不到那种没有一点活力的麻木了。
而今天,当皇家太阳号驶入吴淞口的那一刻,席瓦尔神父感觉到的活力已经不只存在于人的身上,而是存在于整个城市,存在于所有的建筑,存在于拥挤的吴淞江水面上了。
短短几年,他们居然就建起了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显然是精心规划过的,道路宽阔,建筑布局合理,而且大部分的房子修得虽然不豪华,但是也都坚固耐用,大量使用了之前在中国很少见到的红砖——红砖的烧造成本远低于青砖,但是红色墙体逾制,所以很少有人敢采用。但是共和大明不大讲究这些,成本又低又坚固的材料怎么可能不用?
正思绪潮涌的时候,飘扬着鸢尾花旗的皇家太阳号已经缓缓靠上了码头。码头上早有一些人在等候,那些身穿麒麟服,头戴乌纱帽,腰带上悬着腰刀,别着手枪的,不用说都是大明军方的人物。都惊讶地看着巨大的法兰西兵船靠帮——这可是排水量2000多吨的大船啊,比大明最大的炮船大了一倍还多!
和这些军官站在一起的,还有不少穿着一色的文官服的家伙——根据大明现在实行的官服制度,武官的常服就是麒麟袍,根据颜色不同分辨官职大小。文官则着一色的官袍,也是依照颜色了分大小。
还有一些穿着军服的明军士兵站得笔直,在一个小军官的率领下,人人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列出三列横队——这是一个排队枪毙的标准队形!
能排出来,就说明大明的陆军还是有两下子的!
皇家太阳号的舰长是法兰西海军少将安尼-伊拉里翁德科唐坦,这位在法荷战争中建立了不少功勋,在原本的历史上还会在大同盟战争中建功立业,和他的一些同僚们一起为法兰西赢得其“并不常得的荣誉”(法兰西海军的胜利可比陆军胜利稀罕多了)的杰出海军将领,这会儿也穿着盛装,戴着假发登上了皇家太阳号的船艉楼。
他对眼前的军港、要塞、列队的军人也极为感兴趣。在他看来,大明这个国家和他的祖国法兰西一样,是在认真准备打仗的!
兵船才停下,几个熟练的法国水手就抛锚下缆,跳板也飞快地放下来。小巴普蒂斯特、莱布尼茨、席瓦尔、科唐坦四人,当下就鱼贯而下,走下船去。岸上的那几个穿着麒麟服的武官当中为首的一人,正是李中山的好兄弟李中正,和他并排的则是宝山这边的海居要塞镇守使于麒麟——他是于得水的儿子,本来不姓于,在别人家养着,后来于得水跟着李辅臣显贵了才接回来,回来后就塞进广东讲武堂,混了个一期。
不过他没有李中正那么能打,讲武堂毕业后就跟着李吉贞混,也没什么功劳,前两年听说大将军府下属的崇明岛海军学堂开业,他就又考了进去。这下可厉害了,等于讲武堂一起加上海兵一期,人家双一流,他双一期!所以年纪轻轻,看着还跟个孩子似的,就当上了要塞镇守使。
看见四个洋人从船上下来,于麒麟就上前一步,远远的抱歉拱手,用拉丁文说:“欢迎,欢迎你们来中国访问!”
四个洋人都能听懂,也都鞠躬还礼。而李中正和另外几个穿麒麟服的,也跟着一起抱拳。双方客套一番后,于麒麟又笑道:“一路风涛辛苦,大将军得安南八百里飞递,知道你们要来,就叫他的兄弟李总镇来宝山迎接,还让下官在高桥镇上为你们准备了休息的住所。你们先好好歇一阵,然后再换乘漕船去南京面见大将军。”
席瓦尔则开口用汉语对于麒麟道:“于镇守,我并不是法兰西国王的使臣,我代表的是大将军的老上司福大爷,我想尽快见到大将军!”
“福大爷?他是”于麒麟愣了愣,一时没想起来。
旁边的李中正倒是记得福大爷是谁,脸色稍稍一变,就对席瓦尔道:“我知道了不过无论如何,今天还是先在高桥镇上安顿一下吧,明儿一早,我就来接您一起先去南京。”
席瓦尔这下算是满意了,没有再多说什么,就和李中山、于麒麟一起去了高桥镇。和江对岸的宝山县城相比,高桥镇是个老镇,镇上的巷子都很狭窄,房屋大多挺老旧的。李中山和于麒麟则将法兰西使团安置在了镇子上最新,也是最宽敞的一所建筑物内——这是一所小学堂!名叫宝山县立第二小学,刚开张不久,只收了一个年级的小孩子,所以有许多空着的教室,正好用来安排这些远道而来的洋人。
席瓦尔等人因为旅途劳顿,下船之后吃了顿好的,就早早睡下了。这座高桥镇上的人口不多,晚上非常安静,不过第二天一大早,这些来自法兰西的客人却被刺耳的唢呐声和一阵阵节奏感很强的鼓声给惊醒了。
席瓦尔神父被吵醒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住在了军营里,赶忙从床上爬了起来,穿上法袍,钻出了屋子。屋子外面就是个大操场,此时天已经亮了,大约是早上八点钟的样子。小巴普蒂斯特、莱布尼茨、科唐坦也已经出了各自的屋子,站在了操场边上正在观看什么?
席瓦尔赶紧定睛凝神往操场上传来鼓声、唢呐声的地方一看,整个儿就惊呆了。
原来整整齐齐的站了四个“排级”横阵,都是十二乘四的队形,整齐的好像是路易十四的王家卫队一样!而组成这些横阵的,则是一些七八岁大,肯定不到十岁的小男孩。
只看见他们在“教头”的口令声,军鼓声,唢呐声的调度下,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左,一会儿踏步前进,一会儿向后转身,几十人的队伍,整齐的好像一个人一样!
这些小孩子,难道是这所小学的学生?席瓦尔喃喃道:“这么小就在进行军事训练了,他们的武德也太充沛了吧?”
边上不知道谁答了一句:“对啊,大明原来是个斯巴达式的国家!一个6000万人的斯巴达”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