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5章 抢救大清朝,出卖大清朝(求月票,求订阅),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罗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老太太的话一出口,在老太太右手边都赐了个绣墩坐着的两位五大三粗的蒙古王爷,就都慌了神了。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年纪,长了张和老太太同款,也是多阿玛(多尔衮)最爱的大饼脸的王爷张开就问:“姑奶奶,大清要完了,咱们科尔沁十旗可怎么办呢?”
问话的这人叫老太太“姑奶奶”,自然是老太太的侄孙子,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班第了。
这次被布木布泰调入京师的五万“科尔沁铁骑”,就是由这位班第王爷和另外一位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部世袭多罗郡王毕里克图担任主帅、副帅的。
那毕里克图“毕王爷”年纪和班底仿佛,但是辈份却矮了一辈,他是布木布泰的侄曾孙,所以他得叫老太后“曾祖姑母”。
“曾祖姑母,不是说即便没了关内,咱大清还能守着关东、朝鲜、蒙古的地盘和大明继续对峙,怎么都不是一个大辽的局面,怎么就要完了?”
布木布泰看了看自己的这两个娘家晚辈,长叹一声说:“咱大清想做大辽,可是人家大明愿意当大宋吗?再说了,大辽之所以能称为大辽,是因为宋太宗两次北伐燕云皆败于大辽之手。若是宋太宗在高粱河大获胜,灭了契丹人的心腹精兵,大辽还能雄踞塞外?”
“这,这可如何是好?”
“大清要完了,咱们科尔沁十旗可就惨了”
两个蒙古王爷也急了,他们科尔沁蒙古人可不比其他那些苦哈哈的蒙古人,他们是大清股东啊!从努尔哈赤时代起,就跟着后金天兵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屡屡跟随后金(大清)天兵入寇中原,还帮着努尔哈赤、皇太极欺负蒙古同族。
大清要完了,漠南漠北的其他蒙古部落还可以改换阵营,认大明当主子,而科尔沁部搞不好要跟着陪葬啊!
“太皇太后,臣以为大清未必就完了,还是可以救一下的。”
还想抢救一下大清朝的是索额图,他比那俩蒙古人更惨,科尔沁部好歹会游牧,大不了“游”走,“游”远点,应该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毕竟这世界大得很!
可是他索额图是满洲人,能往哪儿跑?跑去罗刹投裕王?还是逃到太平谷闭谷自守?
这两条路子乍一看也还行,但实际上要走通没那么容易。
去罗刹国当“索额图夫”路太远,根本带不了几个手下,一个光杆大臣跑去也干不了什么。
去太平谷路也不近,但还是可以多带一些人,可问题是西方那块地盘是大清、大周联手打下来的。现在大清要完,而吴周好像还能蹦跶一阵子,吴应麒那老小子会不会来个转进西域,夺了太平谷福地?
所以对索额图来说,上策还是抢救大清朝啊!
“怎么救?”老太太问。
“太皇太后,依臣所见,如今咱们和杨起隆都在一条船上,还是应该同心协力,一起把陷在山东的八万大军给抢救出来!有了这八万大军,咱大清可以凑出来的军队还能有小二十万,即便不能在北京和明军决战,退一步也能撤去关外。以后只要爱新觉罗的满洲,科尔沁的蒙古和杨家的朝鲜可以齐心抗明,大清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老太太听索额图这么一说,除了一声叹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如果能把困在山东的八万大军救出来,大清努力一下还真能凑出二十万大军可问题是要救出这八万大军,大清就得把北京城内能搜刮出来的军队部派去前方!
可就算那样,再加上被困的八万大军,大清朝最多就能拿出十几万军队即使已经占了山西好多地盘,最近正忙着从晋商那里往外抠银子的吴应麒也同样出兵,能凑出二十万军队也到顶了!
而明军的北伐军有四十万!而且还有随时可以补充进正规军四十万民伕二十万打四十万(八十万),优势在谁,还不是一目了然?
康熙之前用二十余万精锐,还依托六七座棱堡,还掘开了黄河淹了李中山的后路,结果都输得那么难看,现在靠东拼西凑的十几二十万军队还能打赢?
可是大清朝现在就是个输红眼的赌徒,和当年的崇祯皇帝都有一拼了,如果不把手里最后的本钱押上去和大清,和李自成赌,那真是死也不甘心啊!
她刚想到这里,慈宁宫的大殿门外走进来个四十多岁的“姑姑”,给老太后行了个蹲安礼:“禀太皇太后,九门提督张勇求见。”
老太太一听这个话,顿时苦笑起来,对索额图说:“索额图,姓杨的看来也不甘心就当个小小的朝鲜国王啊!”
索额图道:“太皇太后圣明将来的大清朝可是他外甥当皇上,他妹子当太后,他可是大清头号外戚了!”
布木布泰哼了一声:“恐怕他还想着谋朝篡位,当一个隋国公杨坚第二吧?”
“太皇太后,”索额图说,“正因为他有这个心思,他才会和咱一起去救杨太后和恭亲王的八万大军啊!”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又看了看两个蒙古王爷。
“姑祖母,如果杨起隆投了大明,那他手头的索伦骑兵可就要为大明所用了!”
“曾祖姑母这次北伐的明军当中也有不少骑兵,如果他们和杨起隆的骑兵凑一块,咱们想要游牧去西方的蒙兀儿之地都不可能啊!”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行啊,既然你们都要再赌一把,那就把大清朝最后的那点家底都押上去吧!”
山西,娘子关,大周丞相行辕。
就在北京城这边为了抢救大清朝准备押上最后的本钱时,吴应麒摆在山西和直隶交界处的娘子关城中的行辕,也迎来了两路使臣,一路是大清杨太后派出的使臣陈廷敬为首的大清使团;还一路则是吴应麒在云南时就挺熟悉的卢三好卢胖子。
“丞相,如今可是到了唇将亡,齿将寒的关键时刻了大清皇上可说了,大清只求一个辽国的局面,山西、河南之地,都可以让给大周可要是大清败了,皇上的大军在山东军覆没,到时候大清只能退出关内,撤到塞北、辽东去休养生息。那关内可就是西周东明了!
丞相,您好好算一算,大明吞下大清的山东省之后,能有多少财赋、人口,而大周即便取了山西,又能增加多少土地人口?这山东、山西虽然只差一个字儿,但是山东的人口却比山西多得多,向来都是我大清北方人口最多的一个省!”
正在给吴应麒算账的就是陈廷敬,其实这账不用算,吴应麒也知道大周根本不可能单独对抗大明——如果不算山西和河中、西域的人口,大周的人口总算都不足1000万,而大明不算山东有6000多万!
而山东又是个人口大省,哪怕这两年移了不少民去辽东,人口还在万上下,而山西的人口不到300万。
也就是说,大明的人口很快就要破7000万了,而大周的人口算上山西(不算西域、河中),也只有1200万根本没得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