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2章 以工代赈(下),寒门巨子,路人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人去城外伐木采石,他们中有不少本就是石匠樵夫,自然对此最有把握;有人去城头查看情况,准备先修缮那些坍塌的城墙;也有人就近去看那些被烧毁或推倒的住宅民居,想着如何能尽快将之修缮起来……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这场对扬州的重建活动中去,所有人都干劲十足,只想在李知府,在全城人面前,展现出自己能干的一面。
看着如此场面,李凌笑了。中华民族,千万年来,都是这个星球上最勤劳踏实的一个民族,无论是古早时的刀耕火种,还是后世的大机械时代,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勤劳致富,基建兴邦的深刻记忆。现在,他不过是将这一面给激发出来而已,他也相信,在这几万,十几万扬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这座经历水淹兵患的便会得到新生。
或许这么多人中会存在着一些偷奸耍滑,抢人功劳的家伙。不过李凌早已安排了衙门里的人从旁监视,只要有人胆敢做出任何不轨的举动来,迎接他的便是严刑峻法,现在的李知府可没心思给他们做什么思想工作。
而为了监督的公平,李凌还特意做了交叉安排,衙门里的人负责监督的每一块区域内的百姓都是与他们最无关联的人,再加上还有一些里张耆老在旁看着,即便某些人想要拉帮结伙,怕也是很难瞒过所有监视者目光的。
当然,这也只是防微杜渐罢了,现在一切才刚开始,大家热情正盛,还没人会想到这等歪主意。现在的扬州城,完全就是一座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大工地,几乎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地来为这座城池做着贡献。
在众人齐心协力,又有相关安排调整的情况下,扬州城的重建进程要比李凌预想的更快也更顺利,每一日,坍塌的城墙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被完善着;每一日,城中的房屋就能多出十几座,从而让更多无家可归的百姓能有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不用再担心若是下雨天寒,该在何处藏身了。
而为了提振所有人的士气,李凌更是以身作则,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每天傍晚,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将粮食和工钱送到那一队队首领的手上,再嘱咐他们一定要如数将钱发放给所有辛勤做事的百姓。
每天夜里,他都会仔细查看相关账目记录,以防有人从中做什么手脚来欺骗自己。对他来说,寻常百姓的做账那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要有人敢做假,便可一眼望穿。
事实上,在两三日后,便曾有四五个自以为掌握了一点权力的衙门书吏和几个里长勾结着,想要克扣百姓的工钱。结果当夜就被李凌给查了出来,然后都没作任何耽搁的,几人便被李凌下令捉拿。
到了次日上工前,这些人被当众推出,狠打了三十大板,并枷号示众,也剥夺了一切他们的权利,以儆效尤。
自打这一手杀一儆百使出后,其他人再不敢动什么歪心思,而李知府铁面无私,为人公正的口碑也迅速在百姓中树立起来,一时人人敬仰。
而等到时间来到十月中下,扬州城的重建工作已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四面城墙皆已被修缮完毕,各处居民住宅和店铺也重现旧貌,就连城中百姓的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俨然已有往日五六分模样了。
而现在,众百姓已被李凌指引着开始在城里城外开垦起田地来。这些田地既有之前就在,却被水患兵灾给毁掉的,也有新近才发现适宜耕种,而被官府指定了要开垦出来以为他日之用的。于是几日下来,扬州府簿册上的田地亩数居然比过去还多出了三百多亩,而这部分田地,自然就成了官田,落到了府衙名下。
随着城池渐复旧貌,百姓重新安居,许多人都能重新回家,做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便意味着这一场以工代赈的策略已能彻底宣告成功了。
而李凌这位新知府的名望,也在这时来到了最高点,此时的全府上下,提到知府都只知道李知府,提到李知府,都要由衷地夸赞一声,那是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
倒是原来在扬州城里声望极隆的陆谢两家,现在反倒有些被边缘化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