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还想让他画多少?一百单八将?
如意键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还想让他画多少?一百单八将?,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如意键盘,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我干嘛?我也不懂。”
“黄叔,您这画得是什么?”江山眼尖,一下就瞄上了还没合上的速写本。
“打发时间的玩意,想看随便看。”
他话刚说完,江山的手就伸了出去。
“阎婆惜:爱情和政治,两个沉重的话题压在一个小女子身上……”
一位抱膝而坐的古代女子,撩起大红裙摆光着两条大白腿。
江山看看画,又看看配文,顿时乐个不行。
原来黄叔这么早就开始画水浒了!
一页页翻过去,只见着了几页:“怎么就这么点?其他人呢?”
“你还想让他画多少?一百单八将?”邵伯林第一个不答应:“就这几张,给外人见了都够呛!”
“那是那是,”江山赶紧合上本,然后对张路使了个颜色。
张路顿时冤枉道:“我可一眼都没看。”
“没那么夸张,”黄永钰自己都不在意:“我也是随便画着玩的。”
就这本随便玩的画册,在将来可了不得。
“黄叔,”江山越喊越顺:“你这次出门带了几只烟斗?”
“就两只,”见江山注意到了他的烟斗,黄永钰立刻放桌上给大家看个清楚:
“这是石楠根的,另一个和它差不多。”
“漂亮,”江山瞧得最细:“每次看您拿得都不一样,喜欢这玩意?”
“的确收了不少。”
“等以后遇上稀罕的,”江山当即说道:“我就给您送来。”
“对我那么好?”黄永钰笑着端起了咖啡。
“这不是想巴结你嘛!”
80岁上时尚杂志,90岁开个展,93岁还和别人飙法拉利的黄永钰,倒活得挺让江山羡慕的。
等将来,他还想和黄老一块盖一片占地0亩的“万荷堂”。
“哈哈哈,”黄永钰笑着对邵伯林道:“我早说过,江山就是个藏不住话的人。”
实在忍不住笑的张路,埋头喝了口咖啡。
一屋四人,人手一杯咖啡。
还没进屋的沈从文在外面就问上了:“哪来的咖啡?都飘走道上了。”
没一会的功夫,他也端上了一杯。
看着对方此刻的平静,黄永钰欣慰道:“表叔,这几天你这气色好很多了。”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逆境,最近这一年的沈从文才算恢复了些精神。
“我跟你说,”沈从文笑了笑:“敦煌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地方,这一场远行我已经盼了很久了。”
早在十多年前,沈从文编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时,就已经有多位好友给他送去了临摹的敦煌壁画。
“当年我参考了他们给我的画稿,才写出了《北朝甲骑和部卒》、《唐贞观帝王和从臣》,这几个专题。”
“就是说,虽然没去敦煌看过一眼,但已经见过不少敦煌壁画了。”
“仅敦煌研究所的范文藻一人,就给我送来了三百多张画稿。”
“这么多?”江山开始对这书好奇了:“沈老,您这书方便给我看看吗?”
“怎么会不方便?”沈从文反问道:“我把它们写出来,不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见到嘛,可惜……”
“可惜出版不了,”黄永钰替他说。
沈从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小江啊,等一会上我那拿去。”
“您随身带着了?”
“你忘了?我这次来就是给他们做外型指导的。”
“明白了,”江山还有一问道:“沈老,您最早是在哪见到敦煌壁画的?”
“那可就早了,”沈从文笑了笑:“永钰,你呢?”
“大千先生?”黄永钰回忆了一下。
“呵呵,我也是。”
“还真亏了他,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敦煌壁画的风采。”
“在他之前也有人临摹过,”沈从文想起了当年:“但无论是数量还是技巧,都胜不了他。”
除了张路,屋里的几位都知道大千先生是靠临摹起步、然后以假乱真,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临摹这方面,”黄永钰就事论事:“谁能赢得了张先生!”
“呵呵,他当年在重庆举办敦煌画展时,排队买票的队伍排到了一里开外。”
说完,沈从文看着江山笑道:“0元一张票!”
“嚯,”江山撇撇嘴:“看来他当年花掉的000两黄金,也赚回了不少了。”
“他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
“永钰!”
“知道了。”
“不过,”邵伯林一直有个疑问:“我前些年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张大千在敦煌临摹时,毁掉了几十幅壁画?”
“有这事?”
确实有这回事!
在194年前后,家里丰厚的张大千分两次,带着自己的三夫人、四夫人奔赴敦煌。
连学生、带厨师、工匠……浩浩荡荡的一大队人马,在敦煌足足待了两年多。
临摹下了几百幅的敦煌壁画。
其实,经历漫长岁月的敦化壁画,多层壁画组合在其中占据着相当的数量。
毕竟敦煌的洞窟就这么多,每个朝代都想在上面作画。
时间一长,自然就后浪盖前浪了。
在清理洞窟的时候,工匠们发现很多破损的壁画里面显露出了更鲜艳的颜料。
张大千得知后,当即向当地的喇嘛打听情况。
被告知的确画下有画后,就决定剥落了损毁严重的表层。
果然,露出了一副色彩、画面都保存完好的壁画。
“他这事吧,”沈从文想了想:“得两说。”
黄永钰也觉得:“我听说他当时铲得那几幅,都已经毁得不成样了。”
“但……”邵伯林犹豫道:“我看得那篇文章是历史学家向达写得,他在文章中点名道姓的骂张大千为了己欲,毁掉了国宝。”
“我虽说不喜欢张大千,”黄永钰道:“但却能理解他在这上面的做法,已经知道下面有更好的壁画,干嘛不揭开?”
最关键的是,明明外敌对敦煌的破画更大,为什么紧揪着自己人不放。
“在他去敦煌之前,很多壁画早已经面目全非,”江山也有同样的想法:
“白俄的匪军直接在洞窟里架锅烧火,还拿着烧火棍在墙上乱画。”
黄永钰笑了:“你这段历史倒没白学。”
如果没有张大千长达两年的临摹、和之后声势浩大的敦煌画展。
那国人对敦煌壁画的了解,将继续向后推迟。
不过批评的声音,也从来就没断过。
沈从文皱着眉道:“他为什么不出来替自己辩解两句?”
“家务事太多,”江山表示理解:“已经顾不上外面了。”
“哈,”黄永钰嘬了口烟:“钱都揣兜里了,旁人批评两句就听着呗!”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