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有客自哥廷根来
赵师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86有客自哥廷根来,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赵师雄,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就像卢瑟福说的那样,这次罢工并没能持续太久的时间。
原本就是因为煤矿工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英国其他职业的工人,在工会联盟的指导之下,为了声援煤矿工人,而搞出来的一次同情罢工。
无论罢工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煤矿工人们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种同情罢工都不会持续太久。
虽然大家都是被资本家们压榨的最底层工人,也都是在工会的指导下进行罢工的,但其实他们的个人权利没有像煤矿工人那样受到大幅侵害,只是在不断被默默蚕食而已。
更何况这些工人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大部分人的一家老小,只狄拉克-卡皮察陈慕武狄拉克指望他一个人的工资来过生活。
所以随着罢工持续的时间越久,就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坚持不住,重新回到之前工作的公司或工厂复了工。
英国政府方面是乐于见到此番情形的,所以对这些复工的工人们力保护,绝不允许资本家工厂主们,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
还有就是组织罢工,在其中串联的英国工会联盟,他们也受到了工党的影响,害怕在这次罢工中,真的会出现几个积极革分子。
于是英国工会联盟在5月12日这一天,和英国政府开展了最后一次谈判,在没能达到罢工的目的情况下,还是宣布了这场爆发于5月4日的英总罢工结束。
随着大量工人的复工复产,英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交通和重工业,很快恢复到了罢工之前的情形。
只有自身利益切实受到了损害的煤矿工人们,还在不屈不挠的地和资本家煤矿主们做着斗争。
他们的罢工一直持续到了当年冬天的十一月份,才彻底宣告罢工失败。
英国政府在罢工前就制定好了的政策终于得以实施,矿工们的工资该降低降低,工作时间该延长延长。
从五月到十一月,半年的时间打了水漂,本次罢工无收获。
也不能说无收获,反正罢工一结束,英国政府就开始着手修改法律。
到明年,就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了,这种同情罢工是违法行为。
直到二战以后,工党重新上台执政,才把禁止同情罢工的法案废除。
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撒切尔夫人时期,同情罢工又被最终明令禁止。
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上下百废待兴。
虽然失去了爱尔兰,但英国又都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如果不禁止同情罢工的话,那么今天煤矿工人罢工,英国停摆;
明天铁路工人们罢工,英国再次停摆;
后天钢铁厂工人;
大后天电厂工人;
……
他妈的,国家怎么成了这么个样子!
除了立法禁止同情罢工,英国政府和新闻媒体们,又借机宣传了那个欧洲大陆上新兴起的红色国家,对英国的国家安来说是一种隐患。
总得给罢工找个理由和借口,是不是?
不能把资本家煤矿主压榨工人导致罢工这件事,摆到明面上来说,那也就只能甩锅给那帮苏连人了。
反正他们也是靠着工人运动起家的,罢工这种行为算是老本行。
一定是他们把爱国守法的英国人给带坏了!
怕被颠覆的英国和苏连之间的嫌隙,因为这次的大罢工而闹得而越来越大。
到了明年的1927年,又因为苏连支持的北伐军,在中原战场上打得欧美支持的旧军阀节节败退,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因而在颁布禁止罢工法案的同一年,保守党政府宣布英国和苏连断交——反正前两年建交的时候,也是麦克唐纳和他那个英国政府搞的鬼。
陈慕武发表在《英国工人报》上的那篇支持煤矿工人的署名文章,在罢工期间,其实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因为《工人报》的总编辑部在伦敦,罢工又导致了英国的交通系统瘫痪。
再加上丘吉尔又用政府的权利,抽调了大部分新闻纸。
几个原因结合到一起,就导致了《工人报》不但发行量少,而且大部分报纸,都只在伦敦城内和附近几个卫星城市流通。
但丘吉尔主编的《英国公报》就不一样了,这份报纸的出版印刷背后有英国政府撑腰。
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征用或购买了若干辆汽车和卡车,甚至动用几架了新鲜玩意飞机,就为了能够把刊登有反对罢工的政府观点的报纸,从伦敦送往国各地。
《工人报》发行量最多的一天,也只不过是发行了七十万份,而《公报》的单日最大发行量,却达到了两百万份之多。
可是到了罢工结束,那篇文章的热度反而又上来了。
《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在罢工期间因为印刷工人们同样参与罢工,新闻纸又被政府征用,只能靠着削减版面来惨淡经营。
等社会渐渐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之后,英国的大大小小报纸也开始发力,它们在这些天的时间里,积压了太多的新闻。
陈慕武的文章,当然是绕不过去的一件事。
剑桥使徒社的那帮消息灵通人士,倒是在罢工期间,就得知了他们的陈兄弟搞出来了一个大新闻。
有人觉得他不地道,之前问他还一直藏着掖着,却背着大家自己偷偷投稿。
更多的人认为,虽然罢工失败了,可他为煤矿工人们发声这件事情,很值得称颂。
他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中囯罢工被镇压的情形,为自己的祖国带英感到羞耻。
不过除了使徒社的成员,剑桥大学内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读到伦敦各大报纸上或文引用,或节选中心观点的方式转载这篇文章,而得知陈博士在罢工当中的所作所为的。
反正罢工也已经过去,大部分人对这件事都没什么感觉。
陈博士到底还是个年青人,他可能看到罢工的情形,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家乡的情况,所以才有感而发。
从这篇文章的篇幅设置当中也能看得出来,他只用了几行文字,表示对罢工工人们的支持。
其余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向读者们讲述,中囯国内工人阶级罢工的行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