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望月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我要跳!我要跳!我要跳跳…,我要跳得更高,回头望月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另一边,陈旭东还在和自己的这个同行兼好友对质。
“你确定自己只写了个标题”
坐在电脑旁的陈教授都要哭了。
“陈老,额真的只写了一个标题,额要是骗您,叫额吃鱼卡着,喝水呛着,走路摔着。”
听到电话那头陈教授这样赌咒发誓,陈旭东信了大半。如此一来,那就是王小石在撒谎,可为什么他要撒谎,还有,那些理论他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一时间,陈旭东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第二天,王小石照例来到操场,有了昨天的经验教训,打定主意低调的他今天沉默寡言,训练一如既往的投入和认真,让人挑不出一点刺。
而经过几天的训练,他也逐渐开始找回原先的感觉,尤其助跑的节奏感开始显现,很有那么一点专业运动员的味道了。
见状,陈旭东便加快了教学进度。
“今天我们来练习全程助跑起跳,首先要学习的内容是起跳点的确定,助跑弧形的丈量与确定。”
带着他们来到跳高架面前,陈旭东拿出一根橡皮筋拴在了支架两侧。
“你们看,现在我们要跳过这个高度,如果起跳脚过于靠前,那身体就会撞到横杆,造成起跳失败。”
“如果过于靠后,身体在过杆时处于下落状态,就会白白损失了起跳高度,因此,选择合适的起跳点相当关键,最好是身体在起跳后最高点越过横杆。”
“起跳点怎么确定先以起跳脚侧的立柱为准,沿横杆向内走25到35脚长。”
“注意是脚长不是步长,然后沿横杆方向内场走25到45个脚长,这里就是你的起跳点,”
“一般来讲,距离横杆60到5厘米之间的距离起跳是最佳距离。”
“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起跳的距离也有区别,但一般都在这个区间之内。”
“你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最适宜的起跳点,然后以此为基准,然后找出适合自己助跑的路线。”
说完,他在海绵垫前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接着说道:“假设这就是你的起跳点,以起点为准,与横竿平行向外走6-脚长,画一点b。”
“然后与横竿延长线垂直方向走75-95脚长,画一点位置段入弧段点c。”
“再从支脚点向内走20-245脚长为助跑起动点e。连接a、d、c、e、4点画出自己的助跑弧线。此路线约-0步”
“现在,你先按照这个标准确定好起跳点和助跑路线,我们再来详细讲解和训练。”
陈旭东说完后,便看到王小石熟门熟路的确定好了起跳点和助跑路线,接着便试着连续助跑起跳了几次,整个过程顺畅无比。
咦一个问号出现在他脑子里,一般人初次沿着助跑路线跑动很容易丢掉原有的节奏,最后造成踏不准步点造成起跳失误。
但王小石却好像是练习过千百次一样,丈量路径娴熟无比,跑动起来节奏感十足,尤其是最后一步起跳时又正好踩在他标记好的起跳点上,整个过程丝滑无比。
这个孩子以前真没学过跳高陈旭东开始否定自己前两天的判断。
王小石站在起跑点上,顿时,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前世他在各个大赛赛场上就是这样丈量着助跑路线,而后精准地踩着步点来到跳高架前,再轻盈地跳起越过一个个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循着前世的那种感觉,他站在起跑点上慢慢的启动步伐,而后沿着助跑路线向着前方奔去。
当最后一步踩在起跳点上,那久违的感觉浮现在心头,让他不自觉做出了起跳过杆的动作。
“哇哦!”
就在他高高跃起后,旁边几个训练的师兄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
由于是助跑起跳训练,跳高架上并未放置横杆,只在两侧拴上了一根橡皮筋,并且高度也只有一米四左右。
但王小石做出这个起跳过杆动作后,身子像是被什么高高托起一样,以高过橡皮绳足足有半米的高度跳了过去,而后轻巧地落在了海绵垫上。
“这弹跳,可以双手扣篮了吧”
“你懂个锤子这样的弹跳力完全可以空中换手扣了。”
“刚才要是正式比赛他怕不会跳过一米八了吧”
“上次校运会他就跳过了一米八,刚才我估计最少都上了一米八五了。”
听着周围师兄弟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王小石心里忽然有了一股冲动,他想趁着自己现在感觉非常好的时候试试能跳多高。
“你现在就要做全过程起跳训练这不合适,基础动作才刚刚开始练习,各项技术的组合还需要时间磨合。”
陈旭东一听便否决了他的提议。上午的技术动作训练他是严格按照训练大纲来的,偶尔有些超前的手法也是在不违反“逆向”训练法的原则下进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