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烧的番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1章,物资到位,四合院之火红的年代,闷烧的番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式的大解放,一路慢悠悠地往粮所方向开回去,花了二十来分钟,七拐八拐,这才到了赵爸指定的五号仓库。
到了地头,大老远看去,就能看见门口已经有人等着在了,正是刚刚送钥匙的那位保卫干事,王干事。
车子靠近门口,那位王干事立马将锈迹斑斑的大铁门拉开,指引卡车入内。
五号仓库说是仓库,其实是一座新建的大粮库。
粮库里一共建了三幢苏式的机械化房式仓,也就是“苏式圆筒仓”。
每幢苏式仓隔成两个廒间,仓廒最大的容量500吨,三幢仓库全部装满的话,可以储存下三千吨粮食。
当初引进苏联的机械化房式仓的时候,就是为了更好地储存粮食。
只可惜这两年遇上了饥荒,调入帝都的粮食不足,目前这处五号粮库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平时也没什么人看管,都是铁将军把门。
顺着王干事的指引,李卫国一路将卡车开到三幢仓库后面的空地。
待车子“呲”地一声停稳,早就等着在的赵爸和粮所保卫科长柯卫民就迎了上来。
下了车,李卫国将钥匙交还给赵爸,道:“赵叔,东西都在车上了,咱一起上车检查一下吧。”
“好好。”赵兴国大喜,正有此意。
领着赵爸和柯卫民绕到车屁股,翻身上车,拿开压盖在篷布上的石头,李卫国一把将铺盖在肉食上面的一层篷布全部掀开。
指着露出来的二十筐肉食说道:“赵叔您清点一下吧,都是一百斤一箩筐,猪肉十筐,猪下水和兔肉各五筐,总共两千斤,全在这儿了。”
赵兴国和柯卫民顺着李卫国的手指往车斗里一看,整整二十筐装满肉食的大箩筐,堆占了近车斗一半的空间。
这些肉食没有称重,暂时不知道重量,但是那二十箩筐鲜红诱人的肉食倒是看得明明白白,其中有十箩筐全是红白相间的上好猪肉。
这大半车的肉食一摆出来,差点没把赵兴国和柯卫民两人的眼睛给晃晕。
他们粮所虽然各方面福利待遇都不错,但何曾一次性见过这么多的肉食啊。
赵兴国以往去肉联厂办事的时候倒是见过,但那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们粮所才一百来号人,按编制和定量,肉联厂一个月也就能给他们拨付一二百斤肉,想要多的就得拿资源换。
当然,就算拿计划外粮食去换也换得有限,毕竟现在鲜肉基本停供,肉联厂的日子也同样艰难。
赵兴国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对柯卫民说道:“老柯,赶紧去看看成色。”
“是,班长。”
柯卫民连忙上前,就近抓起一个箩筐里的一块猪肉,看了看,又闻了闻,点了点头,确认是新鲜的肉。
接着又翻了翻箩筐底下的肉块,然后依次检查了其他十几个箩筐,看看是不是新鲜,有没有参杂其他东西。
挨个检查确认后,柯卫民这才欣喜地跟转过头来说道:“班长,全是好肉,新鲜的。”
赵兴国点了点头,按耐住激动的心情,走过去,挨个掂了掂箩筐的重量,最终确认重量也没问题,这才放下心来。
早些年他在粮所也是有名的一杆准,过手的东西掂一掂就能估个不离十,这每个箩筐一百斤上下,绝对错不了。
确认东西没问题,赵兴国长舒了一口气,转头再次看向李卫国的目光却是充满了欣赏和佩服,而一旁的柯卫民更是佩服不已,不敢有半分轻视。
如此年纪,有这样的门路和关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再联想到李卫国是他儿子赵国兵的发小,赵兴国不禁仰头哈哈一笑,老怀欣慰。
感慨完,赵兴国就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大沓大黑十,递给了李卫国:“卫国,来,这是款子,一共五千二百五十块,你点点看。”
李卫国笑着接过,都不用点,意念一扫,很快就确认了钱数。
五叠多的现金,五千二百五十块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正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