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新年大朝,血色汉末,王元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qg34
翌日,早起的姜麒在几名丫环的服侍下穿上了一身未有任何花纹的白衣,虽然不是祭服但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昨晚直到深夜方才归来的他一夜为眠,直到天亮时分才盘膝调整了下内息让他暂时缓解了些许疲劳,当然对于行军时整日整夜的不眠不休这点算不得什么。{免费小说}
正当姜麒穿戴妥当之时同样一身白衣素面朝天的姜麟儿走进屋中说道:“哥哥,马车祭品皆已准备妥当”
听完姜麒接过丫鬟送上的佩剑扣在腰间问道:“婚嫁物品喃”
姜麟儿上前帮着整理了两下衣袍接着回答道:“一切妥当,婚衣马车都按照哥哥礼仪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姜麒点头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接着吩咐道:“嗯,你去让奶娘带着洛儿我等即刻出发”。
随着姜麒的吩咐很快一行上百人的车队很快驾出了乌堡,一出乌堡车队随即掉转向着西北方向一处山谷走去,在那里埋葬着姜家数代先人,以及姜麒那未过门的亡妻李丽儿。
今天姜麒前去不为别的只为实现他未完成的承诺,给李丽儿补办一次婚礼,让她在九泉下有个名分。
半个时辰后车队停了下来,接着再步行一炷香的时间姜麒一行终于到达目的地洛阳的北屏障邙山的一处山梁,姜麒当先怀抱女儿登高远望,入眼处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眺望远处洛水清晰可见,自小学过风水的他暗暗点头此处不愧也一风水宝地,怪不得光武帝、吕不韦以及历代王公大臣、达官显贵的陵墓都选择与此处,当然着邙山也可称为洛阳人之墓地,在千百年之后甚至有生在苏杭、死在北邙的说法。
待姜麒四处打量一番完毕后,带着各种祭品的家丁也开始在各个坟头上香除草,站在高处的姜麒初略打量了下着片数十亩的山地起码有四五百座坟墓其中还有很多是合葬之墓,墓地成品字型排列,各代子弟从前往后排列。
最后姜麒目光落在三百多步一处被几个家丁围绕的新坟处,那一人多高的陵墓前一块无字碑深深地刺痛着他那并没有表面坚强的心,如同感受到了姜麒内心的凄凉在阵阵寒风中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
一直在旁边不忍打扰哥哥的姜麟儿看着天空中的细雨赶紧接过丫鬟送上的雨伞迎了过去小声说道:“哥哥,山中天凉别让洛儿着凉了”
姜麒看看怀中熟睡的女儿耶了耶襁褓上的小被子小声说道:“走吧,丽儿已经等了太久了”,说完缓缓走向那座新坟。
来到坟前姜麒将女儿交给妹妹,掏出手巾蹲身子慢慢的将墓碑上的灰尘抹去,那轻柔的动作仿佛是在为爱人擦拭面庞的污垢,只看得姜麟儿默默留泪,接着姜麒接过丫鬟手中捧着的嫁衣缓缓打开铺在坟上,再为坟上添了三把新土,最后姜麒将一支精美的金钗插入土中方才开口说道:“丽儿为夫来迟了”
那一天姜麒在让所有人下山后独自待了很久,他一个人在墓前靠着那无字碑说了很多话,从奇袭长社一直讲到智破下曲阳,一字不漏的不停说着,仿佛就是在和爱人说情话一般,直到天色暗了姜麒方才一步三回头的下了山,虽然他与李丽儿相识时间并不长,但是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自己的第一个女人,此刻唯有那无字碑上书刻得那首诗能表达他的心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很快姜麒悼念亡妻并写下诗句的事情开始在洛阳被传诵,姜麒的情义也随即被世人认识,一时间希望能嫁给姜麒这个有情有义少年的怀春女子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不过此刻的姜麒倒是还毫不知情,因为他真骑着马在官道上狂奔。
在祭奠完李丽儿的第二天午夜姜麒便留书离去,因为他必须在蔡琰嫁为他人妇之前问清楚事情原委,简单休息了两个时辰后姜麒换上一身普通汉军戎袍,收拾了些许钱财拿起自己的金皮令箭,留下书写后便在马厩里牵了两匹专门用来传递书写的快马朝着虎牢关而去。
原本姜麒还想是骑着自己的踏雪前去,可以长着踏雪脚力早些到达,不过当在马厩里看到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踏雪那消瘦许多的身体后只有放弃,最后姜麒唯有用两匹快马不断换乘尽量快些。
路上路线姜麒选择了过虎牢、渡孟津、穿箕关,直去河东平阳卫仲道府邸,这条路倒是要比关羽和徐晃两人回乡走的函谷关、陕津那条要近些但一路算了最少也有五六百里,快马不眠不休也要两天两夜才行,要是按照正常如同徐晃先同关羽回解县再回平阳相邻的杨县没有个六七天是到不了的,算来时间十分紧迫姜麒也就只好提前起行不辞而别。
也就在姜麒起行的第二天,大汉迎来了一年一度对大朝会,与往年略微不同今年的朝会相对要隆重一些,或许是为了迎接新的年号,又或者是为了冲淡一年战后的影响,朝会事宜已经在大半个月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如今的洛阳南、北二宫更是张灯结彩一片祥和,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大战很多偏远重灾区的‘上计使’还为赶到,各地属国也都未成派遣使臣前来,不过就是如此参加大朝的官吏也有六七千人之多,所谓‘上计使’就是各地州郡前往京师‘述职’的官吏,一般情况下是前往宰相府‘上技’当然很多时候是皇帝亲自‘受技’,前来‘上技’的官员无论公卿、将相还是地方各郡长吏、诸少数族酋长、使臣介要送上朝贡之礼,地方郡县按当地人口计算每人六十三钱当做‘献费’送与朝廷,历代相延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