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权倾南北,然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别说是当狗腿子和当刀了,就算是让他王隆跑过来跪下喊“君父”,他也不是做不到。
也就是太原王氏跑在了前面,换做其他家走到这个位置上,估计会比王隆狗腿子十倍。
李荩忱点头:“是不是好刀,用用就知道了。”
鲍兴急忙应是,他当然明白李荩忱的意思。王隆屁颠屁颠的迎上来,当然不能让他闲着。
失地未复,政令先行。大汉的政策具有相当的划时代性,尤其是能够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毕竟无论是法制还是分田,对于百姓们来说都等于一下子翻身了,他们头顶上来自于世家、朝廷的层层压迫自然灰飞烟灭,律法取代了人情和利益变成最大的约束,可是律法的框框架架都摆在那里,只要心里清楚、恪守法律,又怎么会迎来无妄之灾?
大汉的律法已然不比严苛的秦律,而是参考了先汉律法以及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制定,另外李荩忱在其中加入了缓刑、劳动顶替等等更现代化的内容,更能够体现律法的回旋余地,并不会让人骤然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尤其是在这四处需要劳力的大汉新社会,通过服劳役顶替自己一部分可以被宽恕的罪行,也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大汉的律法在民间的认可程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律法限制了世家的发展,自然就等于让活在世家阴影下的百姓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出头之日,对于这种新政更是拥戴。
相同的,还有大汉广泛铺开建设的医院、书院等等,有的是保证生命,有的则是提供进学之路,对于百姓们来说更是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些政令的推行,自然能够帮助大汉快速的收拢人心。
有太原王氏出面收拢河东世家,又有这些政令收拢河东百姓,再加上汉军摧枯拉朽之势,一个冬天,河东怕就要直接易主了。
这件事当然不能让王隆这个刚刚投降的人去负责,朝廷还需要派遣吏员甚至还需要派遣六部侍郎前去攘助,毕竟身为河东巡抚的杨素到底还是军方出身,吏治文教上的事情最好还是由文官来做,不然的话朝中文官们又要议论纷纷了。
开疆拓土的事让武将包了,民政也要由军方出去的人包的话,那他们文官干什么,吃干饭?
就算是李荩忱同意,文官们也不会同意。就算是文官们能够接受,御史台也不会同意,因为这也牵扯到了现在朝堂上的平衡,御史台是不会允许陛下做出左右失衡的事情的。
“太原王氏这么积极,朕也不能亏待了,加封王隆为河东巡抚主簿,另外问问他,是否愿意让子嗣来洛阳求学。”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鲍兴不由得翻了翻白眼,陛下,你这是加封了不说,但是后半句怎么听都像是让人家送人质吧?不过河东稳定牵扯太大,就算是李荩忱不要求,王隆肯定也会这么做,不然的话朝廷如何能相信你?
而李荩忱,除了出于这个目的之外,实际上也想见见王隆的儿子王通到底是什么人物。
皇长子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为他再选择一些可看造用的伙伴陪着他一起读书努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