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六四章好美的景色啊,盛唐血刃,tx程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六四章好美的景色啊</p>
“陛下,你以为呢?”</p>
杜如晦看着李世民心存执念,并没有固执的想要扭转李世民的心意。</p>
魏征只是另类,杜如晦永远成不了魏征。</p>
李世民望着杜如晦认真的道:“我听过扶桑这边的神话传说,比如殷福布族《吟福天国》、比如马印加族的《不败战神》,像类似于这样的传说,我听过很多,不仅仅是殷福布人!”</p>
杜如晦有些哭笑不得的,虽然说他们扶桑大唐对外宣传,这些阿兹特克人就是殷商遗民,与扶桑大唐的唐人,拥有共同的祖先。</p>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或许这个种族有些共通之处,但是只是巧合。华夏文明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车轮的概念,在商朝的时候,车轮已经变成了后世的那种空心形,而非实木。</p>
但是整个扶桑大陆,不仅看不到任何车辆,交通基本上都靠跑,而且武器装备,更是没有一点共通之处。特别是军事编织,华夏的军事编织,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出什伍制。</p>
根据武乙时期卜辞记载的“王作三师右、中、左”的记载,商朝军队全军分三师,师以下的编制单是旅,三旅一个师。</p>
一旅三大行接近一千人。</p>
基层编制从考古来看,矛是十个一捆,即十人是一个长矛小队。这跟后世的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的编制有继承性的。</p>
哪怕到了宋明时期,军队依旧是这个路子,万变不离其宗。只是称呼不一样而已。但是阿兹特克帝国这边,却是二十进制,既一个作战最小单位为二十人,由四至六个小队组成的一个作战分队,来执行执行诸如侦察和奇袭之类的任务。</p>
在阿兹特克人规模更大的部队编制为二百人队,四百人队和八千人队等。除了编织,装备也是差距明显。</p>
华夏历朝历代的军队,虽然科技程度有高有低,装备也是名称不同,不过,基本从来不会单独将任何一个兵器独立成军,哪怕陌刀军,也是由轻装骑兵、弓弩手、盾牌、辎重兵组成的多兵种联合军阵。</p>
这是事实,然而李世民却视而不见。</p>
他固执的道:“这个世界上最信不过的就是巧合,通过这些部落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并不是扶桑大陆的原住民,而是有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来,这个迁徙之路延续了足足一个多甲子。我们想,他们肯定是从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路,一路颠沛流离迁徙而来。”</p>
杜如晦瞠目结舌,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大够用了。</p>
“这……这也说得通?陛下,这是不是太荒谬了?我们先不说他们是不是殷商遗民,就算有,那也是至少一千六多年前的远古先民,他能组织军队跟周朝争雄,这是可信的,毕竟他有这样的能力,可是你说他在战争失败后带领一部份人离开中原,跑到了数万里之外扶桑大陆星……这不是开玩笑吗?要知道,直到现在,我们依旧没有能力把二十五万人,一次性送到中原!”</p>
李世民微笑道:“很不可思议?”</p>
杜如晦点点头道:“是的,不可思议,简直难以想象!”</p>
李世民望着杜如晦郑重的道:“那你应该读过《山海经》吧?结合我们在扶桑大陆的地形,你还认为这是一部荒诞的志怪小说吗?”</p>
杜如晦沉默了,原本他以为《山海经》是光怪陆离的传说,至少没有来到扶桑的时候,他是这样坚定的认为。</p>
然而在《东山经》中记载的在扶桑大陆,基础吻合,而且植物和动物,大都都能找到。</p>
李世民说道:“如果传说不能证明什么,可是《山海经》呢,全部是假的吗?至少一千多年前,肯定有人来到过扶桑大陆,一千多年前,绝对不可能渡海,因为远洋能力完全不够!”</p>
事实上李世民兴好没有看到印度的史诗,否则一定会惊呆住。</p>
“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烈风刮起,云雾翻腾,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晃。抛下大量灰尘和沙石。</p>
“大地遭受烧灼,不断震抖,象群被高温烧焦,其他动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滚,树木像遇见森林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断像大骤雨般地从四面八方落下,数千辆战车被毁掉。”</p>
“阵亡者的尸体被可怕的高温烧得残缺不全,如同烧焦的树干。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p>
“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一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三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弹,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为“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p>
“漫天奇光异彩,有圣灵逞威;只有一千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