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洪山诗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不过,那些有知识的人,在众多文盲面前,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而已。况且,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还属于士的范围,本身在社会地位上就属于上层,有发言权,地位高,发出的声音也大。

有人批驳科举时代,大家学了几本圣贤的道德文章,就可以中进士,当大官,其实那些书对社会并没多大用。以此来批驳科举制度。这显然是,没认清科举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科举表面上是一个人才选拨机制,实际上是一个阶层流通工具。一个社会,只上上下阶层有正常确定的流动机制,这个社会才会良性发展。如果阶层固化,这个社会的革命和暴动,很快就会到来。

历史上,中国大家世族,对中国的危害太深了。袁绍袁术是优秀代表,但他们又干了什么好事?

科举的最大意义,是给贫穷的人,有一个阶层跃升的渠道,以打击阶层固化的趋势。

此时,考试的书目不能太多太专业,要不然,穷人根本没机会进行素质教育的。穷人请不起好老师,也买不了那么多书,只有死啃几本教科书,以期望一步登天。

如果考试的内容过于宽泛,穷人购书的压力,请老师的压力,根本就断了寒门出贵子的想法。如果这样,那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们看《儒林外史》时,总爱笑话范进。但如果一个朝代没有范进的机会,那么黄巢就会诞生。人头落地、血流成河。

民国时期,科举已经没有了。普通民众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渠道变得狭窄,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读书。那些民国大师们,大多是家里条件好,不为生存而读书,所以就读得比较纯粹,比较好。

为了生存而战的普通人,当读书这条路断了后,就揭竿而起,两把菜刀闹革命,就问你怕不怕?

饭都吃不饱,哪有精力读书?国家都要亡了,哪有心情读书?读书只留给那些有条件有时间有兴趣的人干,于是闲情闲钱养育着艺术和文化,专心专一养育着专家。

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教育机会均等了。普通人,也识文断字了。他们不仅成了数量最为庞大的文化消费者,他们也成了数量最大的文化生产者。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声音也有了发行的渠道。

精致的生活,从来就不在大众生活的范围内,要说粗俗嘛,本来就是他们的生活。

但是量变必将带来质变,我相信,这样大规模的生活和消费者,必将孕育出民众艺术和文化的大师,必将出现影响历史的精典和精品。以数量换质量,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所以,先不评价它们是否好吧,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从市场角度,我觉得,今后面向大众文化创作和消费的产品,必将风靡整个中国。或许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扩展,也将影响这个世界。

只要你读过中学,你就可以在网上发文章或者评论了。只要你身体健康,你就可以在广场舞上,飞扬和展示一把。

统一性,看起来美,其实不然。那只是固化的标志,缺乏生命力。比如,过去我们看的人工植树林,就有树种单一的问题。树是同一时间种的,品种也一样。看起来,横平竖直,很是规矩。这种几何形状的美,是工业化时代的情趣。

但从生物多样性来说,它是违反自然的。一般一座山上或者一个林场,阔叶针叶混杂,乔木灌木共生,苔藓杂草乱长,野兽鸟虫潜行,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可以长久存在的森林。

而立体的复杂的森林,今天却不被人欣赏。原因是人们只喜欢简单统一的东西。为什么?人们总有这个偏好,对自己难以全面理解的东西,保持着警惕和紧张,并不舒服。对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可理解模式的东西,产生天然的敌意。

那是人类太高估自己的理解力了,世界这么复杂,你怎么可以随心所欲呢?

想起高中一名自视甚高的语文老师,在我们乡中,他算是一名老教师了,但总是教不了毕业班。因为,他所教的学生,在高考成绩上,表现得不是很好。

他因自己资历老而骄傲,也因自己不受重视而愤慨。他经常朗诵自己创作的一篇诗,我们都能够背下来了。“我站在高山之巅,我站在古刹之里;受尽了风霜雨雪,看惯了人间卑鄙。”

当时听到,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他的不平,来自于他的自我认知与现实有偏差。他认为他资历老老龄长,是先来者,理应受到年轻老师和领导的尊重。这是第一个误区,老的,就应该得到尊重。

当年班长在一篇笔记里,就批驳了这种老人的价值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高考成绩。他总觉得他是教圣贤书的,要学生受到圣贤的道德教导,是树人的大事。而高考是工具。道与器,当然是道高大。从他诗歌的意境中,也可以推断,他把自己置于山巅了。

高山之巅,古刹之里。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环境,也是一个让自我感觉伟大的意象,也许,他觉得自己很伟大吧。

但是,今天的教育,或者说高中教育,就是为高考作准备的。要应付日常生活,初中教育合格了,就可以了。要进一步,就得上大学。从社会到现实到家长甚至到学生,如果高中的升学率不高,鬼才来。不如到南翔技校,学挖掘机学厨师,还实在些。

他把自己作为职业的工具,当成伟大的事业来看,明显是高看了自己的作用。更何况,即使如他自许的伟大事业,凭他的能力,他能负担得起嘛?

他的诗,基本上属于打油一类,既不经典,也不精致,更谈不上意境和思想高度。虽然他自己把场景设置得很高,但给人的印象,只不过是在发牢骚。

一个老发牢骚的人,怎么承担得起传承道德文章圣贤思想的重任?

今天,在网络上,当普通人有了发牢骚的权利渠道和能力时,我看到了大量的牢骚。总之,很少有人怪自己能力不行,努力不够。总是在说别人不对、社会不对、政府不对,把责任推给他人,是一个很宽慰自己的借口。

从心理上来说,发泄有益于健康。但是,如果过了,就不好了。牢骚太盛防断肠。

其中看到一个网友,换了三个工作,都没进步,总说环境不好。这个老板不好,那个地方同事不好,那个产业不好。好像他走到哪里,失败的原因,都是环境原因。给我的感觉,好像他本人是污染环境似的。因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环境都不好,概率太高了。

但更多的,我是在看故事。有些论坛,人们的故事却很真实。许多人的人生,远比我的路坎坷和复杂,让我大开眼界。

有一个从小离家流浪的人,靠赌博生活,遇到了好几个出千高手,他认真学习技术,成为赌场常客,多次挣了大钱。最后被仇家盯上,被高手识破,被砍掉了一只手。

现在,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业余时间,进行反赌教育。这真是浪子回头。但他人生的起伏实在也太大了,以至于,我所见过的朋友,没有一个有这种剧烈程度的人。

如前所述,我更关心他情感的变化。按理说,这个从小就生长在社会阴暗面的人,接触和学习了大量欺诈之术、险恶之术,在危险和罪恶的圈子内行走。按我对看守所犯人的人生观察,他们想彻底变好,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不知道,做一个好人,该怎么生活。

他没榜样,而犯罪,才是他的习惯。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可以改了。这是经历了多大的情感波折?也许,真像佛家所说,人本善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网络重新把人构建起来,摆脱孤独感,这是普通人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现在,QQ上,就有大量的群,以前我没注意。这段时间我注意了一下,有育儿的,有股票的,有推荐商品的,还有娱乐健身的。

当改革开放过后,人们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之后,再加上市场力量的强大,使人们可以不依赖他人,而可以独立地活着,让人们获得了自由。

比如城市里,住一个单元的人,也许门对门,也是个熟脸,也经常在电梯里点头致意。但你有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干什么的。

与网络社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人是节点化的。

以前的人是区块化的,一个人总是属于某一个集体。从生产到生活到情感。我听说四川有的兵工厂,从父亲到儿子,两辈子人,都可以不出厂生活,他们的一切,都在厂子里内敛化了。

但今天,开放的意义,就是把人从这个集体里解脱出来,尽力活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当然是进步,也是老子所说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但原子化的或者说节点化的社会结构,人虽然自由些了,但免不了孤独。人类是因为集体组织的力量,才第一次战胜野兽生灵的。所以,对集体力量的依赖和眷恋是进化中形成的本性,这种本性,让人害怕孤独。

于是,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根据你的需要和爱好,组群。这个群中,你只需要展示或者融入自己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来去自由,既排遣了孤独,又获得了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真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系统造反了

平谷一点皮

我女儿是鬼差

森刀无伤

御道统

我最浪01

历史背后有个鬼

八黎

穿越者搞事联盟

微云疏影

超神异能者

一抹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