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明镜要高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8章 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明镜要高悬,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不时有路人经过会看几眼,有不识字的会让识字的读一下。
张小洪顿足看了会,刚刚宋军说的移民之事,已经贴在墙上,不一会功夫,陆续有经过的百姓开始围观。
大部份人都不识字,人群中有读书人在帮忙念。
张小洪看了片刻,百姓们就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想移民,有人不想移。
想移民的大部份都是比较穷的,家中田比较少的,屋子比较破旧的。
根据朝廷政策,移民后,田会变多,每多一人多两亩田,而且免税五年,另外还可以两次免兵役。
这些条件对穷人相当友好。
金宋时代粮田都集中在地主贵族手上,南宋在赵与芮的打击下,查抄了大量地主粮田,然后基本是优先分配给自己的军队,余下的租给其他百姓,并且是优先人口比较多,粮田比较少的百姓。
但金国这边刚刚收复,赵与芮主要还是在分田给军队,之所以没给百姓们大规模分田,就是指望他们来移民,填充其他地方。
赵与芮现在开发海南岛,在东北建新城,都需要大量的移民。
如果把中原查抄的粮田全分给百姓,那就没人愿意移民了。
张小洪听了一会就知道,未来中原地区愿意移民的不会少,主要还是没田逼的。
大部份普通百姓都没有自己的田,要么租以前地主的田,要么现在租宋朝朝廷的田。
宋朝查没以前地主的田后,虽然还租给百姓,但谁不想拥有自己的田。
移民政策中还有一条,凡家中没田,或人均田少于一亩的,只要移民,补足三亩,然后再按人口加田。
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三口,一亩田也没有,只要愿意移民,到了长春城那边最少能拿九亩田。
当然,移民长春城,不能只有穷人。
公告里也欢迎商人和读书人过去。
商人在开封有商铺的,到那边同样有商铺分配,而且只会比原来的大,不会比原来的小。
没有商铺的,想当商人的,可以低价买商铺,相当便宜。
商人过去后,都是五年免税,做大宗生意的,还有朝廷补贴。
比如想做精盐,白糖的,只要你有能力往远处卖,朝廷会低价支持。
有些商人有门路可以往更北的地方,或东北蒙古控制地方向卖,朝廷也会低价支持。
至于读书人估计移民的更会多,因为先过去的可以当官。
朝廷除了府县主官外,其余官吏,都说要在当地移民中挑选,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朝廷现在的科举是百分制,而且还有官办学校在学新东西,很多原先的读书人,特别是金国的根本考不过官办学校的,现在当官唯有的途径就是移民到新地方。
“必须得移民。”张小洪看着公告,越加坚定自己要移民去长春的念头。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当官,最好再弄个商铺就更好。
朝廷对这方向很宽松,当官的照样可以开商铺。
张小洪转身准备走的时候,边上又有两衙役到了现场,然后挤开人群:“借过,让让,让让啊。”
人群纷纷散开,就看到衙役们又张贴什么。
“又有新公告啦。”四周老百姓叫了起来。
“哈哈,好事情,好事情啊。”衙役笑道。
百姓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围过来。
但挤到前排的大部份不识字,有人便叫道:“老齐,齐捕头,给咱念念--”
张小洪也赶紧挤过去,但前面全是人,挤不到最前面,他只能隔空看了几眼,慢慢还是能看清。
朝廷刚刚平定金国,正准备新税法。
新税法对百姓们采取人丁税,这人丁税和以前的不同。
大宋的人丁税是,家中人口越多,税越少,并且还有个前提,即家中田地在二十亩以下的。
比如原本秋粮税是二成的,如果人口超过五人,可为一成半。
如果人口超过七人,可为一成,限制粮田在二十亩以下的,基本就是为普通低层百姓减税,对中产不友好。
同样,这批百姓中,家中有十八岁以下少年少女,从两个开始,每多一个,朝廷每月补贴两斗米。
这补贴可以从百姓的秋税里扣。
比如原本你秋粮税是一成,需要上交八斗米,但你有四个小孩子,朝廷需要补贴四斗,那你只要上交四斗。
张小洪看着这新税法,认为朝廷是鼓励多生育,扩充人口。
而且这时那衙役也在叫了:“大伙多生啊,朝廷这新税法也不会太久,据说只执行五年。”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以后没有补贴啦。”
赵与芮说五年,只是为了先看下效果,后面可以再根据效果调整,是继续弄,还是换个办法。
他现在就是要考虑打败蒙古之后的事,大宋朝要殖民,要移民,就需要更多的人口。
现在大宋防线已经布置到黄河以北,只要能守住,国内无战事,百姓能安居乐业,就得加大生育。
后面赵与芮还会想各种办法剌激百姓生育,为大宋增加人口。
此时衙役又继续道:“朝廷在各地已经陆续开设医馆,以后接生都有朝廷免费负责,由朝廷派稳婆接生。”
赵与芮在前几年成立医药部,然后在各地重新医馆,也是为了这步准备。
古代百姓也是看不起病的,找个稳婆生个儿女,很多穷苦百姓都承受不了。
所以赵与芮先帮大伙把接生费给省了。
下一步,家中人口多的,考虑科举也得加分,赵与芮是拼命相办法剌激人口增长。
南宋人口原本八千多万,到赵与芮登基这八年因为防线守的好,又没被蒙古入侵,还吞并了山东,慢慢已经接近九千万,得到中原之后,基本有机会破亿。
赵与芮要争取在五十年内,让大宋人口破两亿。
以这个时代大宋的国力和经济,如果有两亿的体量,那简直就是世界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王朝可以抵挡住大宋的铁骑。
——
轰隆隆,天空中一声雷响,震的察合台脸色发白。
漫无边隙地的战场上,蒙军正奋力往前,而前面宋军阵地一层又一层,蒙军进展颇为艰难,根本没有打过这样的阵地战。
前面喊杀声震天,后面察合台与阔端两人都在抬头看头。
这会已经是八月中下旬。
蒙军与宋军孟珙部在中兴府东南角大战了近大半个月,难分胜负。
但宋军的蓄水堤坝越来越高,这对蒙军来说,不是好事。
“要下雨了。”察合台抬头看着天空:“今天打了好几次雷,怕这两天要下大雨。”
阔端面无表情,只是有些不甘的看着天空,从东南面黄河对岸,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阴云,正向中兴府飘过来。
“斡扎箦”察合台突然叫道。
“下官在。”斡扎箦恭敬的上前道。
斡扎箦是党项人,原西凉府守将,蒙军当年攻灭西夏时,斡扎箦和高智耀商量举城投降,避免被屠。
当时孟瑛也在,劝说高智耀带着全城牛马羊和他一起逃向宋朝四川。
斡扎箦还专门为他们拖延了几天时间,事后差点被成吉思汗砍了。
西夏被灭后,斡扎箦和历史上一样,因办事能力出众,被任命为中兴府管民官。
相当于中原的知府知县之类,一府民政长官。
他处理民政是一把手,中兴府在他管理下,给蒙古供应战马和粮饷不绝,深受好评。
斡扎箦长年在西夏,对这里气侯地势相当了解。
阔端刚刚被分封到西夏时,斡扎箦面见他向向阔端提到中兴府地势比较低洼,每年一到雨季,四周几十里到处泥泞,水泽遍布,是不是考虑把西凉王府迁到西凉(即把蒙古在西夏的统治中心,迁移中兴府。)
阔端当时没有在意,只说以后考虑。
现在几人在城外看着宋军蓄水,也是相当无奈,终于想到斡扎箦的话。
“雨季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会下多久?”察合台一连数问。
斡扎箦道不一定,通常八月或九月,但下起来可能连续半个月以上,甚至会一个月,然后还会断断续续的下。
因为中兴府地处低洼,一旦下雨,一两天后四周就开始泥泞,很多道路步营都不好走了,骑兵也是勉强。
等过三五天以上,甚至连骑兵都难走。
当年蒙古被自己堤坝的水淹了,中兴府的西夏兵也只能干瞪眼,无法出城,如果能出城追击,六万蒙军能全军覆没在西夏,成吉思汗也得挂掉。
当时到处泥泞,骑兵也不好走,根本没法打仗,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军缓缓退出西夏。
接着他又道:“宋军十几万人在那,也要吃喝拉撒。”
“他们也呆不了多久,他们想淹咱们,也得想着自己的后勤和撤退方向。”
斡扎箦这时建议,可遣五千到一万精锐,到中兴府百里之外等着宋军撤退。
如果宋军淹不了中兴府,或没有达到效果,到时肯定也要撤出泥泞地区。
按现在宋军驻地方向,极大可能往陕西撤退。
到时可以半路截击,而且这样保证蒙军在雨区以外也有预备兵力。
但百里之内肯定不能有伏兵,到时怕是到处泥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