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岛过年(下)
凝暮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岛过年(下),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凝暮黄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无论各家心情如何,年都是要过的。
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严亦飞的石城堡中,各家门前都贴了桃符和春联,屋里挂了福神、钟馗的画像,除了一队执勤的战兵外,所有人全都放假,全体石城岛民们都快快乐乐过了一个除夕。
腊月三十这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基本上到了这一日,只要是力所能及,无论男女老少都尽量打扮的干净、体面。
在明末,到了年三十这天,大家又要早起,因为这一天玉皇大帝要回到天上,所以以就要在五更天焚香烧纸,恭送玉皇上界,并迎接灶君回家。
这一天大早起,家家户户都会用芝麻秸插在门窗的缝隙之间,这不是后世所谓的"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讨彩头,而是一种祛病消灾的符咒、因为,当时的民间信仰认为芝麻秸可以封印住恶鬼,使之无法出来为害人间。同时,窗户也会贴上葫芦形的窗花,据说可以收伏瘟鬼。
之后就要悬挂祖宗容像,在除夕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先是要举行祭祖的仪式。
在明代之前,每家每户想要祭祀几代先人都是可以的,但是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对于祭祀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他自己在南京城内建了祭祀自己祖上四代的太庙,而民间便开始效仿他的这一做法,开始祭祀自己的四代先祖。
除了祭祖之外,明朝的百姓也会在除夕这一天祭祀各路神明,其中最重要的有包括灶神在内的五祀,除了在小年离开,在除夕归来的灶神之外,这里面还包括了户神、土神、门神和行神。
明朝百姓认为这些神明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祭祀他们的仪式也格外重视,一般会事先准备好全新的神像,以显示自己的恭敬。
除了这五祀之外,明朝百姓还会在除夕迎财神,和现在不同,明朝时迎接财神是需要特殊的贡品的,即羊头和鲤鱼,这是取吉祥和年年有余的意思。
在进行完祭神仪式之后,明朝的孩子们便可以早领取压岁钱了。这压岁钱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不过当时给孩子的是上面刻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字样的类似钱币的饰物。
而到了明朝的时候,这就变成真真正正的钱了,给孩子压岁钱的用意是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免受邪崇的祸害,因此也被叫做"压崇钱",当时这些铜钱大多用红线串在一起。
在完成了这些仪式之后,除夕夜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明朝的百姓们会在除夕的夜晚和家人共进团圆饭,然后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之前,明朝的百姓会在除夕的夜晚和家人们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和现在的年夜饭相同,这顿饭也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丰盛的,而且人们还会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其中主食一般为年糕和饺子,菜肴则是鱼、肉、鸡等为主,其中鱼要做而不食,以此来象征年年有余。
在年夜饭之后,守岁便正式开始了。相对于之前的朝代,明朝百姓守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庭院里点燃篝火,这个篝火一般是用柴火和秸秆堆积起来的,也被人们称为旺火,这个火烧的越旺,就说明这户人家在新的一年里运势越好。
而在石城堡中的人家因为地方有限,没有办法点燃大型的篝火,人们就会在将松柏和杂柴放在盆里点燃,因此也被称作烧松盆。
在点燃旺火之后,人们便开始投入到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中,来度过这个漫漫长夜了。他们会点燃明亮的灯火,然后一边吃着食物,一边进行一些小游戏。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有打纸牌,推牌九等等,而小朋友们也会进行老鹰抓小鸡,骑竹马等游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而和现在不同的是,人们并不会在除夕晚上燃放爆竹,爆竹是要在新年到来之后才能燃放的,因此才会有“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样的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