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4章 未来预警机的路线,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嗯……从天线角度上讲是无所谓的,只要把类似平衡木那样的背靠背天线设计藏到圆盘型雷达罩里面就行了。”</p>
见王晓模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之后,常浩南又补充道:</p>
“背靠背的两面阵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波段,比如一面用S波段做精确扫描,另一面用L波段做反隐身探测,只要根据不同种类的任务需求把相应的阵面旋转到任务方向上就行。”</p>
“不光是这样。”</p>
“你刚才说,可以用宽角扫描技术进一步提高单面阵的探测范围?”</p>
王晓模露出一个笑容。</p>
但刘高卓就没有这种心理包袱。</p>
毕竟二者的地理位置和业务范围都比较接近。</p>
这个事他当然知道。</p>
“我之前看的资料上说,雷达是不能探测到180°范围的。”</p>
“有。”</p>
不仅总体设计方案出自他手。</p>
他对运9这个项目本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p>
涡扇10能以如此快的效率服役,归根结底还是用领先一代的主动冷却设计实现了比预期更高的涡轮前温度,再叠加领先一代的总体设计,最终换来了跟3.5代发动机基本一致的性能。</p>
在当时总共只有三个80吨以上飞机型号(运20、运9、轰6K)的大背景下,也确实没必要保留两个大型飞机的生产基地。</p>
……</p>
可以说是硬件和软件一把抓。</p>
王晓模也看出对方是临时抱佛脚,所以用了相当通俗的方式去描述:</p>
王晓模回答道:</p>
“所以,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机载雷达天线的地面模拟装置,正在分别测试三面固定阵和双面旋转阵的情况。”</p>
“也不用有太大压力,涡扇20未必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快。”</p>
“前段时间,丁主任和刘总专门把我叫去,安排了一个和您对接的运输机项目。”</p>
“盲区当然会有。”</p>
但这一世,华夏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顺利程度已经比原来的时间线强了不止亿点,所以常浩南其实还是有心带一带秦飞集团这個小老弟的。</p>
常浩南自己都不记得了。</p>
既然是来参加空警200的交付仪式,那么等在停机坪上的自然是两名总师。</p>
因此,在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原本应该是二对二的安排,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另外三个人一起给张洪飚介绍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p>
“虽然核心机是现成的,但大涵道比涡扇还是有不少独有的技术难点,而且很难投机取巧……”</p>
常浩南无奈地摇了摇头:</p>
不过,梁绍修显然比常浩南自己乐观得多:</p>
周围则站着不少身穿蓝色87式海洋迷彩的机务人员。</p>
显然,在业务层面上,飞机应该已经被海军航空兵的同志接手了。</p>
他直接打断了王晓模的解释:</p>
“传统单面阵的探测角度在120°左右,但如果用宽角扫描技术,比如真实时间延迟线取代常规的移相器,那有潜力提高到150°,甚至160°的水平,这样双面阵的盲区就会被压缩到非常低的程度……”</p>
张洪飚作为科工委副主任,也不可能一点功课不做,所以来之前还是了解过圆环工程的相关情况,知道那个三面固定阵的天线设计。</p>
但对于相控阵雷达来说,旋转只是为了补盲而已,调整完角度之后就可以停住了,并不会影响到探测能力。</p>
梁卓平这个人不能说坏,但毕竟是总公司时代的老人,面对分走了一半家产的航空动力集团,难免心态上会有些不平衡。</p>
王晓模和梁绍修。</p>
“当然,我们也在开发一些新技术,尽可能减小双面阵的盲区。”</p>
否则像上一世那个运8改出来的运9一样,连运输物资都很麻烦。</p>
就很僵。</p>
既然对方都这么确定了,常浩南也不好再说什么。</p>
“没错。”</p>
王晓模跟常浩南算是老相识了,被中途打断之后倒也不恼,只是点了点头:</p>
“不过这只是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实际情况远没有说起来这么简单,我估计……至少在10年之内不太可能应用到现有的型号上。”</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