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062章 商人无国(中),少帝成长计划,中丞佐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就是说,陈平的国库‘花费’一千万三铢钱,买下杜氏的十万石粟米后,转手放到市场上一卖,就赚了足足三万万四千万钱!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就在陈平将那十万石粟米卖出的前一天,朝廷正式颁布吕太后诏令:废黜钱三铢,行钱八铢···
也就是说,杜氏实际上,是给当时穷的跑耗子的国库,捐献了将近三亿四千五百万钱!
而当时国库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十万万钱而已。
有了这笔钱,陈平才得以迅速的平抑长安物价,有幸没有遭遇曹参那般,只能坐牛车上朝的悲惨遭遇。
安陵杜氏,则是自那以后,正式成为长安豪强中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在长安占据一席之地后,杜氏重新捡起以往在家乡干的行当:卖粮。
发展到如今,长安每十家米铺中有八家姓杜,关中每十家米铺有六家姓杜。
其余的中小粮商,也基本都与杜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将女儿嫁给了杜氏的子弟,就是自己的儿子娶了杜氏的闺秀。
可以说,在内史和少府不插手的情况下,关中的粮价,杜氏说千钱一石,市面上就不会出现九百钱一石的粟米。
靠着这个‘说一不二’的能力,杜氏的财富在过去十五年当中,几乎以每年增长一半的的速度急速累计,从迁入安陵邑时的三百万钱,暴涨到现在的五万万钱!
就这,还是最近几年杜氏家主年纪渐长,锐气渐消,趋于保守,注意力从赚钱转向了购置田亩。
即便是如此,杜氏在关中粮食市场的地位,也依旧是毋庸置疑的龙头。
作为商人,尤其是粮商,无论是对政治环境还是市场变化,杜氏都有着无比敏锐的嗅觉。
传闻每年开春,农民将种子撒下去,杜氏就能通过独家秘术,预册出当年的收成是好是坏!①
而对于朝局的变化,杜氏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但凡出个风吹草动,关中民心一乱,那就是粮价飞涨的良机!
哪怕马上将粮价翻个番,慌张的民众也都会义无反顾的囤回家。
今年,无疑是杜氏迁家安陵后的十五年中,最幸福的一年了。
先是长安大乱,大队兵马疾驰于街道,粮价成功从八十五钱,自然涨到了一百四十钱!
其后未央宫外的变故,又让粮价涨破了两百钱的历史巅峰!
先前还在停售观望的杜氏见此,彻底坐不住了!
·
·
·
PS:1.这件事我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的了,反正说的神乎其神,不过我个人猜测,这根本就是杜氏为了制造恐慌,控制粮价才装神弄鬼弄出来的东西,可信度小于零。
文中关于西汉安陵杜氏的记载,参考自《史记·货殖列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