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7.陌上人如玉,浪漫三国行,石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想着刘兴汉长到岁,刘辩届时若死,刘兴汉也可以冒充刘辩为帝。
因为刘兴汉长相俊秀,个子亦高,不似刘辩那么懦弱。
但是,现在刘辩就死了。
这个刘兴汉才两岁,冒充十九岁的刘辩,可不行。
~~
何太后也是工于心计之人。
所以,她以前能在宫斗中胜出。
她为了继续掌权,此时也服软。
她牵手刘兴汉过来,又教刘兴汉伏地拜唐姬为母。
李白请唐姬给刘兴汉赐名,并说可以不改字。
唐姬知他和何太后早有预谋,便给刘兴汉赐名为刘正。
她说希望刘正将来堂堂正正,善待天下百姓,不玩阴谋诡计。
~~
何太后知其讥讽自己和李白,又满脸怒容。
但是,李白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别乱动,别乱说话。
唐姬遂抱起刘正去拜祭刘辩。
李白低声对何太后说:“陛下,一切听微臣的。”
何太后强忍着怒火。
若不是李白在,她可能会传羽林卫进来,即刻杀了唐姬。
~~
李白转身,叫来羽林卫,传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入宫来见。
然后,他又去找唐姬,并跪于刘辩灵枢前,跪于唐姬帝侧。
他侧身提醒唐姬,待会,朝武群臣来到,请殿下宣布帝夢及刘正登基为帝之事。
小刘正才两岁,什么也不懂,好控制。
何太后是要保她荣华富贵和权势,不管小刘正与汉室刘氏有没有血缘关系,一定是要确保小刘正登基为帝的。
而且,这是她和李白的亲骨肉。
她对李白是真感情。
此举风险极大。
~~
不过,唐姬也知道,自己若有半点不慎,便真会给刘辩陪葬,家人及九族也会被全灭。
反正李白有承诺,自己可以随时回朝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李白也必会让小刘正隔三差五来拜她。
有个儿子当皇帝,也好!哦,真好!
唐姬跪在刘辩灵柩前,反而想通了很多事情,便点头同意,也明确表态。
~~
不一会,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数十人来到。
这也是荀彧、戏志才等文武首次入宫,见状甚是惊骇。
其他文武,大都是荀彧投奔李白后,通过荀彧和蔡邕、赵云招考进来的。
但刘辩之死,乃是李白离京去长安之后,荀彧、戏志才等人也不好胡乱猜测。
其余文武,则是没有资格乱说话,只能乖乖的跪在刘辩的灵柩前,给刘辩磕头。
许禇也带来了医官,让医官即时开棺验尸给荀彧等文武看。
因为冰块敷尸,刘辩遗体尚未发臭。
如此,荀彧等人无语,遂问李白如何处置。
~~
李白心里暗暗感激许禇谋事周全。
他面对荀彧质问,便说先帝驾崩,乃意料之外。
此前因董贼专权,后因自己及众文武着急匡扶雒阳小朝廷,忙碌于诸多繁事及军旅、纵横捭阖之中。
因此,事先也无建墓,建议将先帝暂葬于北邙山,并征屯田民启动建墓之事。
他又说,凡参加建墓之民,不作征调,派发粮食,避免引起民愤。
荀彧、戏志才及诸文武频频点头,皆赞李白策略好,待民如子,乃我朝经世之才。
唐姬表态可以!
她并表态自己亲自去守墓且监督建墓之事。
她说:“我儿登基为帝,自有其祖母临朝制称。”
~~
荀彧极忠于汉家天下,急急跪劝唐姬。
他说先帝仅有殿下一人为妃。
先帝虽走,但殿下不可不理朝政。
历朝历代以来,若因皇帝年幼,皆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天下方为不乱。
否则,恐怕长安伪帝刘协以及叛贼李傕和郭汜等闻讯,会来犯我京都雒阳,谋夺帝位。
~~
戏志才急也跪劝唐姬,并说许仲康将军对我汉家天下忠心耿耿,建陵墓之事,可交与许将军负责。其
余文武也纷纷下跪于唐姬面前,并纷纷进言,力劝唐姬留在后宫。
如此,唐姬心受安慰,避免了情绪过分波动。
她人生也是首次感觉到了威风和权势的魅力。
以前,她没丁点权势,所以才想为刘辩守墓去。
但是,她现在感受到了权势的魅力。
她的心思有些不同了。
~~
李白遂命荀彧拟诏,公告天下,并让荀彧领众文武马上扶小刘正登基为帝。
这件事,由荀彧来办较妥。
李白又令许禇即刻派人找诸多裁缝来给小陛下做新龙袍,快!!!
他令戏志才为先帝布设灵堂,并让荀彧又拟些诰书交与羽林卫出去张贴。
其余文武协助荀彧和戏志才。
让他们都忙起来。
大家忙起来,就不会多思多想。
~~
李白又建议何太后和唐姬,代小陛下宣布年号为建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