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1章 沐浴在朝阳里的天子,初唐:砥砺前行,无言不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41章 沐浴在朝阳里的天子</p>
东方的朝阳跃出地平线的那一霎那。</p>
绚丽的光芒射在了大唐皇帝李治的身上。</p>
沐浴,斋戒后的李治身着衮冕享受着第一缕阳光的照射。</p>
李治的相貌从母,长得颇为秀气,从外表看与威严二字完全不相干,但穿上这一身至高无上的君王礼服,那股沉淀在华夏文化里的感觉,立刻就显现了出来。</p>
尤其是在这阳光的沐浴下,那股说不上来的气势,真有大唐天子的气派。</p>
陈青兕看着上首的李治,眼眸中闪过一丝佩服。</p>
他佩服的对象并非李治,而是华夏文化,太史局的那群老古董。</p>
太史局是大唐最不起眼的部门,里面都是一些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老学究。</p>
陈青兕的职能与他们没有任何接触往来,所以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印象。</p>
直至今日,在太阳升起的那一瞬间,陈青兕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p>
在封禅大典的第一环,大唐天子在山脚祭台之上接受文武官员以及外邦国王使者的礼拜,在文武官员、四夷属国君王使者的众星捧月之下,以天下独一人的架势登泰山。</p>
这里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何时登祭台接受文武官员以四夷属国君王使者的礼拜。</p>
太史局在这关键时候冒了出来,定下了时间:辰时一刻二。</p>
这个数字让自以为已经融入古代的陈青兕一头雾水。</p>
辰时一刻,他懂,换算时间应该是后世的七点十五分。</p>
但辰时一刻二,却未曾接触过。</p>
在他的印象里,时间的计算单位应该是时刻制与更点制混合计量。</p>
一天十二个时辰,刻分九十六与一百零八,以调整时差。</p>
至于更点制,精确性并不如时刻制,只是大晚上没有阳光,无法利用日晷辨别时间,便采用了更点制。以鼓声为更,钟声为点,让夜晚未眠之人知道大概的时间。</p>
除了时、刻、更、点,陈青兕还是首次听到刻二的说法。</p>
细问才知道,这刻二的二是小刻,而他们常用的刻为大刻。</p>
大刻一般为十五分钟,特殊的时候是十二分钟,小刻更是精准,时间精确到了分钟。</p>
除了小刻之外,在太史局还有百刻制,天干地支计时法,六十点法等等,太史局将诸多计时法混合着用,然后根据天象,计算出最准确的时间。</p>
陈青兕听的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就觉得那群老家伙在忽悠自己,而他又不懂,也拿不出证据,也就同意了他们定下的时间。</p>
毕竟这只是小事,在陈青兕看来,辰时一刻二跟辰时三四刻,或是卯时六七刻没啥区别。</p>
可就在刚刚,李治在辰时一刻二登上高台的瞬间,第一缕阳光竟在同一时间洒向了高台。</p>
东方初升的太阳跟迎接李治登台一般……</p>
出现这种情况,确有一定运气的成分,可全归为运气,陈青兕却是不信。</p>
陈青兕原先有些不服,现在却是不得不服。</p>
想来也是,能够在有限的科技条件下,仅凭肉眼的观察,就能辨七曜,定二十八宿,写出黄道十二宫,五星相生相克的理论,制作出浑仪、日晷、水平仪等科研器具,哪能没有几把刷子?</p>
连身为后世人的陈青兕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p>
何况是受时代思想束缚的古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