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登基大典,捧奉诏书。
我要上天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登基大典,捧奉诏书。,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请皇兄退位,我要上天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次日一早,</p>
</p>
祭天台上。</p>
</p>
身着正红色龙袍的赵朴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宋徽宗赵佶的无奈之下,在宋钦宗赵恒的漠然之下,缓缓地踏上了台阶。</p>
</p>
一步一个脚印。</p>
</p>
速度并不是很快。</p>
</p>
此时的赵朴知道,</p>
</p>
无论他走得快还是走得慢,对于继承大典来讲,都无足轻重。</p>
</p>
但却好像未来治理国家一样。</p>
</p>
要每一步都慎重。</p>
</p>
至少每走一步,他都会觉得身上的担了很沉重。</p>
</p>
无论是接下来需要改革,还是需要其他的步骤。</p>
</p>
对他而言都是相当沉重的。</p>
</p>
改革,万一处理不善,那就是下一个王安石。</p>
</p>
北宋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的党争。</p>
</p>
自古以来,党争都是灭国之兆的前奏。</p>
</p>
例如晚唐的历史,明末的历史等等。</p>
</p>
这都是前车之鉴,</p>
</p>
他不得不深思熟虑。</p>
</p>
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不慎重,稍微一走神,火候差了,所有的地方就差了。</p>
</p>
还有用人之道等一系列以前他在十年内考虑过的。</p>
</p>
没有考虑过的各种阶级矛盾,各种社会关系,乃至于关乎民生小事,他此时都要思考。</p>
</p>
这台阶有多长,他就要思考有多久。</p>
</p>
毕竟这北宋的弊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轻易解决的,否则王安石也不会被迫辞官了,宋神宗也不会死得那么的早。</p>
</p>
大宋是以文治为立国根本的。</p>
</p>
所以,文人是有特权的。</p>
</p>
得罪了,犯罪了,甚至被证据石锤了,都不会触及生命危险的,大部分都是贬官和辞官比较常见。</p>
</p>
而且这项默认的潜规则,似乎已经是大宋官场上绕不开的规则了。</p>
</p>
但是,文人多好空谈,而且还各自相轻。</p>
</p>
脑袋瓜了贼灵活,喜欢勾心斗角。</p>
</p>
这群人,用得好,那就是对敌国的大杀器。</p>
</p>
用不好,那就是毁灭国家的罪魁祸首。</p>
</p>
明有东林党之祸,东汉有党锢之祸,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p>
</p>
走着走着,</p>
</p>
赵朴的心情变得沉重了起来。</p>
</p>
他突然站在原地不动了,</p>
</p>
众人的视线此时都汇聚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不动了,其他人的心也就提</p>
</p>
由于这是祭天台,又不好大声喧哗的。</p>
</p>
只能干着急地看着站在原地不动的他。</p>
</p>
“呼!”</p>
</p>
他深吸了一口气,按照这里的繁文俗节,本应该还要沐浴三日,斋戒三天才能走完登基仪式流程的。</p>
</p>
但因为目前处于战乱状态,所以一切礼仪都从简了。</p>
</p>
可他却认为沐浴三日,斋戒三天是很有必要的。</p>
</p>
至少是让他头脑清醒一下。</p>
</p>
昨夜他与刘伯温就登基后的基本国策进行了一番探讨,刘伯温的建议是优先发展国力外加剿灭赵构的叛乱势力。</p>
</p>
至于金国的这方面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p>
</p>
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p>
</p>
他经过了一番思考,加上了对明末灭亡的一定了解,所以对刘伯温的建议算是采纳了。</p>
</p>
但也没有展开了细想。</p>
</p>
未曾想,他会在今日登上祭天台之前,会突然生出这么多想法。</p>
</p>
突然觉得这神器的权柄,是真的不好掌握。</p>
</p>
做不好,那将会被无数后人所耻笑,如宋太宗赵光义,就被后人耻笑为“高粱河车神”。</p>
</p>
亦或是做得一团糟,如崇祯一样,虽然很努力地在做,但却是越做越错,大明灭亡,他是要付一定的责任的。</p>
</p>
这重担,不好挑啊!</p>
</p>
这皇帝的宝座,烙屁股啊!</p>
</p>
但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