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二三章 折服,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你是说没有非议的传言?”</p>
</p>
赵曦轻轻的拨着茶,时不时抬头看王中正。</p>
</p>
“回官家,确实没有非议之词,多数臣工以加入监察衙门为目标……”</p>
</p>
“都这样说?”</p>
</p>
“不是,是小的看奏报感觉那些人的意思。”</p>
</p>
“中正啊,李宪有意军旅,我准了他。手边能用可用又值得信任的人就你了。将来你需要照顾很多情报,记得在护卫营就告诉过你们,对于情报的分析,切不可随意添加自已的情绪,也不要随意揣度情报文字后面的情绪。”</p>
</p>
“陈押班支撑不了多久了,你要尽快把该学的学到了,别让我费心。记住,不该有的心思别有,尽责即可!”</p>
</p>
“小的明白。官家,据奏报,韩琦相公今日放衙后到富相公府拜访……”</p>
</p>
王中正不敢再去猜什么了。</p>
</p>
去拜访富弼?难不成韩琦老儿有感触了?也该着明了了,若不是韩琦一直执拗于什么君臣制衡,凭他的智慧早该明了了。</p>
</p>
富弼回朝,韩琦心思回归,反倒能明白好多原委。</p>
</p>
赵曦始终还是看好这几位执宰的能力,想稳定整个朝局,争取能有足够的时间,让他潜邸的那部分人,有执掌朝堂的资历。</p>
</p>
“稚圭,官家之谋略是我富弼平生所见之最。自当年万尹山演习开始,我就一直关注并仔细揣摩官家的所有事迹。”</p>
</p>
“官家每一项事务的推动,都不会是单一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兼顾众多。”</p>
</p>
“当年于大理计取东川,都以为只是为铜矿,可张方平就跟我书信,直言官家当初就收拢了近三成的朝官。”</p>
</p>
“而同样是大理东川,厢军转民,转矿工,谁又能想到,时隔多年,这原本在国朝是烂泥的厢军,在转化为矿城护卫后,可以解救大理王于危机之时?”</p>
</p>
“再到官家亲政以后,眼花缭乱的布置,最终让朝廷派兵驻防大理成行。稚圭,你肯定不敢想,或许官家在当初南征时,就为最终谋划大理做了准备……”</p>
</p>
这怎么可能?韩琦愣愣的看着富弼,他不敢相信,官家还是少年时,就已经把十几年后的事情考虑到了。</p>
</p>
可事实就是如此,整件</p>
</p>
“再说黄河堤坝和城墙。当年稚圭你在河北,应该记得那一次规模并不算大的黄河泛滥。也就是在那一次,还是太了的官家,奏请先帝,在没有灾民的情况下,用工坊城的工程兵,开始修缮堤坝和城墙,没有用朝廷一文钱。”</p>
</p>
“再到去岁的勤政殿大兴土木,还把御史言官一并挖坑埋了。”</p>
</p>
“今年又新创贡院营造。把所有的事串联起来,你敢确定这一连串的事件没有关联吗?谁又敢肯定的说,这些只是巧合?反正我富弼不会认为是巧合!”</p>
</p>
虽然富弼说得玄乎,但韩琦实在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p>
</p>
“还记得当年的粮食大战,漕运和粮商苟合,逼迫朝廷。官家又是怎样应对的?”</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