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狼烟传递是很快,可朝廷的运转再快也不可能在一两日内就整军北上。</p>
</p>
边疆军情未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做好大战的准备。</p>
</p>
各部门开始极速的运转起来,工坊城开始加班加点的营造火器。</p>
</p>
火器与传统军备不同,不管是从火器的保存,还是防范边军的目的出发,边军的火器储备基数是个定数。</p>
</p>
从汴梁的狼烟点燃那一刻,整个汴梁就紧张起来了,不仅仅是朝臣,就是百姓也很紧张。</p>
</p>
总是有好事者懂得这狼烟,百姓便知道了大宋被西夏和北辽同时发兵攻打……</p>
</p>
边疆的奏报总算是来了…~</p>
</p>
八月初三日,西夏左厢神勇军司三万骑兵,近十万部族、牲畜、战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从永安寨突破,绕过靖化寨直奔府州而去。</p>
</p>
沿途裹挟着百姓和牲畜,将将要收割的粮食一扫而空。</p>
</p>
同日,北辽西京道驻守,北辽西院留守司耶律良臣率宫分军一万,斡鲁朵两万,由近三万汉军策应,向雁门关发起攻击。</p>
</p>
府麟二州是折家守卫,火器装备上肯定比不上环庆、鄜延以及京师的新军,但早期的第一代火药弹、虎蹲炮,朝廷还是给配备了。</p>
</p>
雁门关也如此。有澶渊之盟做底,几十年与北辽没有大的战事,边军装备也是以第一代火器为主。</p>
</p>
本来有这些火器,抵挡主辽夏的进攻应该没问题。</p>
</p>
可前线的奏报陈述,不管是北辽还是西夏,他们前锋的骑兵似乎不再惧怕火药弹的炸响,并且他们采取了分散兵力的进攻方法,火药弹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效果……</p>
</p>
这样的前线奏报,让整个朝堂一时间凉飕飕的,安静的都能听到朝臣的喘息声。</p>
</p>
辽夏骑兵不再惧怕火药弹,第一种可能:国朝有火药弹被贩卖至辽夏了;其次,辽夏也可以制造火药弹了……</p>
</p>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于刚刚有了起色的国朝战力,都是沉重的打击…~没办法,多年被辽夏压着打,这种恐惧是深入骨髓的。</p>
</p>
本来以为国朝有了火器这可以借地之威的利器,平灭西夏,收复燕云指日可待了。结果,朝廷还没有准备好去耀武扬威</p>
</p>
这还怎么打?</p>
</p>
国朝的军力,到现在为止,满打满算,改造成新军的不足三十万,对付辽夏任何一家都不敢碾压,能抗衡已经是乐观估计了。可现在要面对的是辽夏的联盟!</p>
</p>
并不是朝廷在拖延新军改造的进度,而是国朝禁军厢军已经很难再挑选出符合新军最低标准的军卒了。</p>
</p>
三十万新军,还要保留不低于五万的新军驻守汴梁,绵延万里的边境线,二十几万人布防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现在却要抵御辽夏联军的攻伐……</p>
</p>
这样的现状,即便是再不知兵事的朝臣,也不敢去乐观的评估战事了。</p>
</p>
“诸位臣工,吧,对当前的战事有何建议,都可以……”</p>
</p>
这是程序。就刚才富弼宣读了前线奏报以后,满朝堂臣工的表现,赵曦并不指望他们出谋划策。</p>
</p>
之所以还要走这样的程序,赵曦是要统一思想,把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强力弹压,确保在对外作战时,朝廷的思想统一。</p>
</p>
赵曦不允许这时候朝廷有闲言碎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