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大宋是宽容的,中原文化是兼容的,但是,对于那些顺应现实而不得不成为大宋人的党项人而言,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p>
</p>
在原本的西夏,唯有战功才是进入社会主流的途径。</p>
</p>
西夏覆灭,贵族内迁,对于西夏贵族而言,改变的只有失去权力。原本的领地还是自已的,只不过自已不再能奴役领地的族群;收益还是自已的,只不过需要借大宋朝廷的手,才能得到收益。</p>
</p>
若是从生活层面比较,这时候生活绝不是早先在西北之地可比的。早年一直念念不忘,并拼命想进入中原享受的想法,原来如此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p>
</p>
得到的和失去的,真的无法权衡,有一种感觉却一直让他们无法释怀······在大宋,在繁华的中原,他们总是边缘者。</p>
</p>
当大宋筹建番骑队时,就萌生了一些想法,可大宋朝廷只在党项、吐蕃等平民中招募。</p>
</p>
当大宋再一次筹建辅助番骑时,开始放宽到了原本的西夏常规的骑兵。这让西夏贵族群体想走进权利阶层的想法越来越浓了。</p>
</p>
至于生死,即便曾经的大夏,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贵族,也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在战场上博回来的荣耀。</p>
</p>
对于大宋朝廷而言······</p>
</p>
“一旦对辽开战,确实需要骑兵的策应,甚至在特定战局中,骑兵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国朝的骑兵,从这次番骑筹建的情况便知,即便是老西军的骑兵,也无法在番骑中立足。”</p>
</p>
“第一批番骑可以放心使用,同时,在第一批番骑队伍中,国朝军制的文佐官、监察官都是完整配备的,将领也是经过朝廷各相关衙门遴选确定的。”</p>
</p>
“后面的辅助番骑,以及官家同意将外族的贵族了弟纳入番骑招募的范围,这需要斟酌······”</p>
</p>
不是王韶胆小,王韶久在西北,算是对党项、吐蕃、回鹘等族群人最为了解的内阁。</p>
</p>
“前朝灭亡的原因,过度使用番将,过分看重番将,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朝廷在制定使用番将的问题上,应该着重考虑如何限制番将的权利。”</p>
</p>
“还有,对番骑,朝廷该如何防备在军伍</p>
</p>
对于历史,内阁没有不熟悉的,国朝的以文御武的国策,也是对前朝矫枉过正导致的。</p>
</p>
这些年,管家一直致力于文武均衡,这一届内阁还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p>
</p>
“是否可以尝试国朝原本以文御武的办法?”</p>
</p>
“谈何容易?国朝用番骑作战,本意并不是阵战,而是作为新军阵战的补充,用于弥补战车的缺陷。说白了,就是要跟北辽骑兵在运动中对攻。文臣,那个能做到跟随?”</p>
</p>
“将番骑归于国朝将帅统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p>
</p>
“骑兵作战在于机动性,也在于灵活性,尽管是归于国朝将帅,对于番骑队伍的控制力,仍然无法与新军相比……”</p>
</p>
难呀!内阁商量半天,还是觉得有点难。</p>
</p>
用肯定是得用了,不仅仅是官家恩准了,就是朝臣的倾向,也应该会同意用。</p>
</p>
毕竟,现在的西北,对于朝廷而言,相对还是稳定了,就是西北的外族平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了自已是大宋人的事实。</p>
</p>
多数臣工,还是认可原西夏贵族融入大宋这个集体的。</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