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节,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木兰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蔺贽从车窗中探身回望,朱襄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胡琴搬了出来。
当看到蔺贽从车窗探身回望,朱襄像是料到了这一幕似的,对蔺贽咧嘴一笑,坐在路边大石头上拉起了胡琴,唱起了《小雅·白驹》。
友人骑着像雪一样的马驹离开,他的品德如同芝兰玉树;希望友人离别后多多来信,切勿忘记我们之间的友情。
《小雅·白驹》之作,有人认为是王者想留贤者在朝中任职,但贤者非要归隐山林,所以王者为求贤不得所做。但诗本意是送别友人,后世也有许多人取其朋友离别之意。朱襄在此时唱《小雅·白驹》,是很应景的。
蔺贽潸然泪下,高唱《卫风·木瓜》回应。
你给我木瓜,我还你琼琚。我们二人的感情永远和现在一样好!
朱襄和蔺贽歌声相和相别,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为这两人的依依惜别而感动。
蔺相如也不由哽咽。
只有嬴小政拉了拉廉颇的袖子,小声问道:“廉翁,蔺伯父要赴任的郡城离我们很远吗?”
廉颇道:“不远,就一日路程。”
嬴小政道:“那为何舅父和蔺伯父哭成这样?”
廉颇道:“他们有病。”
蔺相如用拐杖狠狠砸地,骂道:“不要教坏政儿!他们是感情好!”
嬴小政眉头紧锁。廉翁和蔺翁究竟谁说得对?
当半月后,蔺贽回家探亲,继续逗弄嬴小政,抢朱襄为嬴小政做的酥饼时,嬴小政悟了,看来是廉翁说得对!
“蔺伯父,你不是去当郡守了吗?赶紧走!”
“不走,政儿把酥饼给伯父吃,伯父才走!”
“给你,赶紧走!”
朱襄对雪道:“蔺礼怎么越来越幼稚,年纪快倒退到和政儿差不多了?”
雪道:“你不也是?”
朱襄干咳一声,不肯承认。他再怎么说,心理年龄比蔺贽大一些吧?
……
李牧和蔺贽相继离开(但蔺贽每月都会回邯郸省亲)后,朱襄的日子安静不少。
他仍旧每日牵着嬴小政去听荀子的课,然后在田埂上逛来逛去指导冬小麦种植。
冬小麦拔节后,是许多病害高发期。朱襄每日都在田埂旁翻看地里的小麦,指导农人除草斩灭传染病灶,及时追加有机肥增加小麦抗病的能力,开沟排水以免真菌聚集。
嬴小政听不懂。他只是牵着朱襄粗糙的大手,跟着舅父在田埂处闲逛,接受来往农人的夸赞,走路越来越稳。
农人们都有一手好手工活。每当朱襄蹲在田埂旁与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一心二用摘取青草花枝编小玩具。嬴小政每日出门一趟,总会收获许多新玩具。
玩具第二日就会枯萎,但第二日,嬴小政又会有新玩具。
偶尔朱襄会去拜访木匠和铁匠,请求他们打造新的农具。
这时候嬴小政就会收获木头动物、滚铁环等大型玩具。
朱襄见嬴小政跑跳越来越熟练后,让相和为嬴小政打造了一辆小独轮车,让嬴小政可以推着他的玩具朋友们到处跑。
独轮车在秦朝时发明和完善,在西汉时已经很普遍。现在已经有了独轮车的雏形,朱襄减少了其中完善的时间,相和十分高兴。很快,嬴小政的玩具独轮车,就变成了附近农人常备的好东西。
朱襄看到农人推着独轮车运送东西时,一拍脑门,哑然失笑。
他脑海中有许多有利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有时候灵光一闪心血来潮所做的东西,有可能就能给平民们提供很大便利。
自己的脑子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朱襄夸了一下自己后,立刻去找相和,让相和隐瞒独轮车的来历。
相和十分无奈:“朱襄公,你不必如此胆小。你若真怕树大招风,为何不干脆让名声更响亮,然后去投奔一个英明的王?我想一定会有王愿意庇佑你。”
朱襄道:“我一介平民,能去哪?现在的生活很好,我很满意。”
相和更无奈。你满意,我们不满意啊。
他在想,要不要去拜访蔺相如,让蔺相如劝说朱襄离开。
因蔺公的恩德,朱襄公不愿意离开赵国。但朱襄公活人无数的本事,怎么能困在不能施展才华的赵国?蔺公应该为天下人着想,而不是局限于一国一地。
相和打定主意之后,去拜访了荀况。
虽然墨儒敌对,但他们在敌对的同时,又是彼此的知己,认可对方想让这个天下更好的理想。
同时,墨儒都支持天下大一统,认为天下大一统才是结束民众痛苦的治本之举。所以相和相信,在朱襄公的事上,荀况会站在他这一边。
荀况接待了相和后,却摇头道:“你们墨家死认一个‘义’字,先钜子才会在阳城君抛下他后,仍旧殉城赴死;我儒家也认一个‘信’字,朱襄受蔺相如之恩,承诺为了蔺相如留在赵国。我们怎么能毁坏朱襄的‘义’和‘信’?如果朱襄是背义毁信之人,他又如何能活人无数?”
墨家有一位钜子曾是楚国阳城君的下属和好友。吴起变法威胁到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楚国旧贵族在楚王灵堂上射杀吴起,把楚王的遗体都射成了刺猬。
新王继位之后,为此事族灭七十多家贵族,其中就有阳城君。不过他虽然杀了这些贵族,却废了吴起之法。
阳城君逃离楚国时,墨家当时那位钜子以“钜子不守义,天下恐无人信墨家”为由殉城,一百八十多名墨家弟子同赴死。
之后墨家发现,如此做法只会让墨家子弟白白消耗,不能实现墨家的政治理想。于是墨家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大一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