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王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像他们这样技术家族,用得上的时候才有地位,像他的父亲修完郑国渠之后,想见始皇帝一面都极其艰难。要是汉王真要在天下修建水利设施,他的家族可以保证上百年的兴盛。</p>

徐凡看向陈平道:“回去之后,记得请李冰的后人来关中,有懂水利的全部聘请为水利夫子。”</p>

徐凡忽然想到都江堰才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郑国渠也只惠及了关中百姓百年时间,而都江堰却惠及成都百姓2000多年的时间,以至于天府之国的帽子戴到成都头上之后,就再也未曾摘下。</p>

陈平道:“诺。”</p>

徐凡看着这浑浊的泾河水脸色凝重道:“泾河也不能这样放任不管,要不然修的水渠再多,每年也要淘沙,还是要想办法在中上游多种草坪和树木,防止水土流失。”</p>

“水土流失?”陈平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p>

“字面上的意思,关中百姓砍伐了太多泾河四周的树木了,没有树木的保护,地面的泥土就会顺着雨水流到河里面,所以泾河才会如此浑浊,泥水多了,沉淀在河道中,会抬高河床,就会导致泾河泛滥。现在大河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所以防止泥土流失,任重而道远。”</p>

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千年封建史就是一部修河史,大河这条母亲河,很快会更名为黄河,并且在未来2000年,会变得越来越狂暴。他现在还有机会改正机会,当然要想办法阻止这种情况继续发生了。</p>

陈平听完徐凡的讲解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些年大河经常泛滥,是因为水土流失,抬高了河床,这是一个很简单直观的推导过程,但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这点。</p>

徐凡道:“你有什么办法让百姓多种树,少滥砍滥伐,泾河这样继续水土流失下去,会变得越来越狂暴,泛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害的也是泾河两岸的百姓。”</p>

陈平听完徐凡的话苦笑道:“汉王,人吃饭就要砍柴烧火,城市越大,人口越多,需要的柴火就越多,要砍伐的树木就越多,您看关中多少山都被砍秃了,这种事情我们是没办法制止的,除非您把都城设立到其他地方。”</p>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了,被砍秃的地方可不止关中,早在上百年前,临淄外的山就被当地的百姓砍的光秃秃了。</p>

徐凡说到:“我知道一种叫煤炭的黑色石头一样的东西可以燃烧,以后关中百姓尽量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p>

蜂窝煤就可以解决关中百姓燃料的问题,00后可能没见过,但像徐凡这样的80后是见过的,玩意儿难度也不大,而且徐凡也记得关中就有不少煤矿,蓝田好像就有。</p>

徐凡说道:“我们汉国加大对水土流失的宣传,让百姓都清楚这其中的危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p>

徐凡记得他前世就是国家一直在在做这样的宣传,他小时候机会每个电视频道都有这样的公益广告,不到10年间,各种环保理念开始深入百姓当中。</p>

陈平摇头道:“百姓愚昧,禁止砍伐树木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只怕他们不会听您的宣传,要是看汉王您说的煤炭真能解决燃料的问题,可能会有所改善,但煤炭的价格必须要比木柴的更低,而且也要方便推广到百姓身边,这两点如果都能做大,可以极大的减少百姓滥砍滥伐的问题。”</p>

徐凡道:“这个问题不大,煤炭比木材经烧多了,而且挖掘的难度也不大。”</p>

陈平听完说道:“汉王,那只能学习太公治齐,进行移风习俗,想办法弄出一种习俗,让百姓去世的时候,在坟头上种一棵树,形成这种习惯之后,关中的树木会越来越多,水土流失也会得到控制。”</p>

徐凡喜道:“陈平你真足智多谋啊,这法子好,等我百年之后,你们也不要修什么皇陵的,随便找个光秃秃的山把我埋了,而后在上面种上万棵树。”</p>

十二月四日</p>

咸阳经历了最开始恐慌和萧条,咸阳的百姓再发现汉军真军纪严明,每个里坊都会有一屯士兵驻扎,任何感为非作歹的人,甚至是合纵联军的士兵都会被他们抓起来,咸阳的百姓才开始信任汉军。</p>

当汉军开始放低价粮给他们,咸阳的百姓也逐渐适应自己由始皇帝统治变成汉王统治。</p>

毕竟上层的变化和他们的生活无关,对底层的百姓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p>

而徐凡给联军士兵发放战利品,也引起咸阳城的一阵消费热潮,咸阳的市面也逐渐恢复,当初的战乱好像梦幻一般结束了。</p>

只有咸阳城只有秦国的贵族,宗亲才会躲在没有底地方,哭泣怀念大秦还在日子。</p>

对他们来说秦国灭了,天就塌了,他们的官职被汉国废除,他们的土地被汉军没收,他们从权贵变成亡国之人,这其中的变化更比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适应的。</p>

这些人也不是没有想要逃出关中的,但他们很快发现汉军根本不限制他们的逃跑,只是当他们逃出关中之后,会没收关中贵族的房产店铺,本来还有点心动的前秦贵族,舍不得最后的一点财产了,只能继续留在咸阳。</p>

对现在咸阳的百姓来说,每天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听汉军消息。</p>

“铛铛铛!诸位父老乡亲听好了,少府令招工了,包吃包住,每天俸禄10斤粮食,有想要做工的,去少府府衙。”</p>

“水利府招民夫修缮郑国渠,青壮每日10斤粮食,妇人每日8斤粮食,有想要做工的去水利官署。”</p>

“这是真的,不是徭役,会给我们粮食?”很多百姓不敢想象,修缮郑国渠一直都是关中徭役,咸阳城绝大部分的百姓都去郑国渠服徭役过,这次居然给粮食。</p>

敲锣的汉吏笑道:“当然是真的,我大汉说过以后天下就没有徭役了,朝廷要找你们做事情也要付粮食。”</p>

“汉王万福!”当即就有百姓兴奋叫起来。</p>

当即四周的百姓开始向少府,水利府跑过去,他们生怕朝廷招工的名额不够,现在这个时节,能找到一日10斤粮食的工作可不容易。</p>

但很快这些百姓就发现,少府河水利府的招工机会几乎无穷无尽,只要有人报名,就直接带走,根本不用担心名额的问题。</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王起死回生后,娇娇王妃宠冠京城

云久

诸天无限从黛玉倒拔垂杨柳开始

去天三尺

修仙世界:从融合巫师角色开始

天地有缺

大夏龙道

儒道之名

拯救大宋,从谋反开始

挂机的阿V

模拟养殖场系统

猛虎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