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圣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紧张的医患关系,大国首席外科圣手,杏林圣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窦文华摇了摇头,送走了病人,并叮嘱病人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排便。
回过身来,窦文华又是一叹。
起先他只让病人查血,测血糖,一方面是推断病人是急性肠胃炎。
另一方面,则是最近被一些事情闹的。
他之所以会从十二院跳槽到仁和,一个是因为魏亚东的积极推动,另一个则是因为他近期在十二院过得并不顺。
一切起因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当时他在十二院接诊了一个病人。
那病人主诉:右上腹肋骨部位疼痛,
窦文华怀疑她有胆囊结石,于是就让她去做彩超检查。
检查后发现没有异常,
窦文华又让病人去做胃镜和ct,检查看看是不是胃出现了问题。
结果那病人就急了,他说窦文华这是在用‘排除法’看病,
按这个看病方法,可能要把十二院的检查项目全都做一遍。
最终那病人没有进行后续的检查,放弃了此次就医。
本来只是一个小插曲,窦文华也没在意。
毕竟这种事情在医院太常见了,
可第二天,他就被通知自己被那病人举报了,并且将事情放到了网上。
一时间谩骂声一片,说窦文华为了抽成,哄骗病人多做检查。
不只窦文华,就连他家孩子都被人肉出来,遭到了网报。
而他所在的十二院始终没有站出来为他澄清。
至此,窦文华选择了搬家,为孩子转学,自己则接受了魏亚东的邀请。
所以刚才那个病人主诉腹痛,若是放在以前,窦文华绝对会第一时间要求做腹超。
这经历了那一次事件之后,窦文华有些惧了。
听到窦文华的故事,李惜阳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类似窦文华被举报的医生,在网上更是可以搜到一大堆。
紧张的医患关系,就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
李惜阳也看到过不少帖子,比如有人说自己到医院就诊时,明明就是感冒了而已,可到了医院又是心电图,又是抽血,最后还拍了个ct,
药还没开就花了700多元。
一圈查下来,
结果还是感冒!
感觉像是给医院白白送钱。
还有患者表示,最怕到大医院看病,往往是还没开药,好几百元就花出去了,
于是怀疑医生就是为从检查费里拿提成。
尤其近几年,“检查项目过多”已经成为患者对医院的普遍看法。
部分受访患者还怀疑医生会从中渔利,在检查费用中抽成。
可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管理的加强,各地医院都出台了配套措施;
同时,国家对于检查项目的标价,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以李惜阳所在的运城第一院和仁和医院为例,医生的工资与检查费用、药品费用等并不挂钩,
通过过度检查和大处方来多抽成,显然是不存在。
那么为何医生负责,反成错?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医生要求病人多做几项检查,是为了确保不漏诊。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全套检查”的流言蜚语?
李惜阳认为,首先识医患信息不对称,
很多疾病的前期表现症状相似,患者难以充分了解。
比如一些患者咳嗽了好几个月,有时甚至咳出血,还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医生从专业角度分析,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只有一种,同一种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的,检查的作用就是更加精准地确认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往往会建议病人做胸部ct等检查。
但是患者往往不理解,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咳嗽,
再加上一些患者对个人病症的描述不一定准确,有可能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
“同样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自己主观的判断,认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
但是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肺炎、孝喘甚至肺癌的前期表现。”
而患者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才去“逆向思维”,感觉自己明明是小病却花了大钱,这种思路其实是有问题的。
至于有患者提到,为何过去小病检查只需要医生依据病人的描述、以及医生的经验去判断,而现在却上了这么多检查项目?
那是因为很多疾病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查手段的更新不断提升才慢慢发现的,
如果刻意回避相关检查项目,则有可能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其次,一些病人难以区分不同检查的功能。
比如,如果有患者有头疼、头晕的症状,
医生一般会先建议患者到神经内科去做筛查,主要包括头部ct和核磁等项目。
这里提到的ct和核磁都是必须要做的,这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着想。
如果病人本身病情较重,来医院的时候就带着其他医院的ct片子,医生仍然会建议他做核磁检查。
因为ct和核磁功能不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情况复杂,可能还要做导航核磁、ct血管造影等检查。
而且,术前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严重后果,
再比如,有病人要做胃肠镜将息肉摘掉,但如果凝血功能不好、血小板低,则有可能引起术中止血困难或者术后大出血,
这就需要患者在手术前做血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
总之,在没有检查之前,再厉害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辨别出来。
当然,
拥有器官第六感的李惜阳,只是一个特例。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李惜阳认为关键在重建医患信任关系。
首先,医患沟通需要技巧,更需要相互理解。
现实中,医生与病人沟通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医学分析的角度问问题,抓主要的、跟这次发病相关的问题询问。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思路其实是很完整的,
但给到患者的感觉,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整陈述病情、医生交流太仓促。
一点都不负责。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求医生自己先做出改变,要有对病人的同理心,愿意多花点时间去倾听和答疑。
同时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给患者建议,在某些不是必须检查项目上也应该给患者一些选择的权利。
第二,就是国内要加强百姓知识科普。
国内当前的医患沟通问题,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患者对一些常规的、必要的检查不了解,就很容易有“被过度检查”的感受。
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让群众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增强其自主判断的能力。
最后,就是政府要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很多人之所以感冒发烧等小毛小病也要往医院跑,那是因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落后、医疗资源不足。
西红柿
试想一下,如果附近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就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又有谁愿意多花时间、多花金钱往大医院跑呢。
不仅小病花大钱,还造成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同时,专业医生也难以留出时间与每一位病人做更深入的沟通。
总之想要将这些矛盾彻底解决,任重道远啊。
……
下午三点,李惜阳排了一台阑尾炎手术。
因为是单纯的急性阑尾炎,所以过程十分轻松。
出了手术室,李惜阳准备去病房看看。
这个时候,大厅里走进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神情古怪,立刻引起了李惜阳的注意。
只见他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人。
可每当有人与他对视,他又会慌慌张张的避开目光。
更古怪的是,这个人的右手一直插在衣服里。
李惜阳不禁眉头皱起,因为这个人的种种行为都符合犯罪心理的描绘。
突然,
那个人的眼神变得凶狠了起来,直勾勾的盯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顺着他的目光,李惜阳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
靠!
“苏雪,快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