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理性和偏见的较量,催泪系导演,天下小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心中疑惑:他是否有过孩子?如果有,那当他的孩子身陷囹圄,他仍然会如此心急,如此不负责任吗?</p>
而当讨论再往前推进时,我们终于明白了:他有个孩子,而且是个让他伤透了心的孩子。</p>
原来如此!</p>
一位在子女教育中因自己的过错而败下阵来的父亲,却依然怀揣着那点对亲情的奢望,于所有不完美的孩子都莫名端着一种无可任信和强烈的偏见。</p>
其实我们自身何尝不是如此?</p>
如今有太多太多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孩子们带给父母们失望乃至于绝望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偏见已经是刻在了灵魂之上!</p>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偏见已破坏了他作为一个人该有的道德准则,只浑身散发着戾气。</p>
他不在意那个男孩是否真的有罪,也没有耐心去探讨他是否有罪,只想尽快给他定罪,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获得心灵的抚慰和解脱。</p>
而在画面中,他的头部旁侧是玻璃窗,那是脆弱的象征,一如他此刻的心灵。</p>
而我们的8号先生,依然耐心地和所有人周旋,一针见血反驳他们自我难察的偏见。</p>
尽管他被几乎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冷静。</p>
“你不相信那个孩子,为什么会相信那个女人呢?她和他是一样的,不是吗?“</p>
“如果他们错了呢?他们只是人,人难免会犯错。”</p>
他的微笑透着怜悯,他的反驳带着理性。</p>
他仿佛看透了那些笃定有罪的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包裹着各种各样的偏见,而这些积久的偏见需要他来矫正,这些脆弱狂躁的情绪需要他来疏导。</p>
他很有耐心,他也愿意来做这些工作,他知道如果成功了,他挽救的将是一条无辜年少的生命。</p>
那位偏见最大的商人,那位从始至终都处于暴怒的父亲,当所有人都站了“无罪”的队后,他在歇斯底里的咆哮之后哭了。</p>
他是否想起了许久未曾联系的儿子?是否想起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往?抑或只是终于良心发现放弃偏见了?</p>
是了,一定是最后这个原因,不然他如何能说出“无罪”这个词?这个于他来说难以启齿的、意味着他又一次战败的词?</p>
他应该也想起了儿子和过往,他觉着自己是否也该和他们握手言和了……</p>
不管怎样,他终是妥协了。</p>
“偏见总是掩盖真相”,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看似天衣无缝的人证物证在陪审团成员们的仔细推敲下变得不堪一击。原因是什么呢?就出在偏见身上,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刻都存在着偏见,人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别人,却没意识到那些高尚的想法实际也是偏见。我平时爱看些碰瓷的笑话,车主一旦被碰瓷的缠上后,就很难抽开身了,因为附近总是会围上一群人民群众,对车主指指点点,甚至想要伸张正义。</p>
这不就是偏见的结果嘛,看到有人倒在车前,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车撞了人,然后就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开始批判对方,他们真的够格吗?我们对升学也经常存在着偏见,以前早上坐公交车上学,很多学生都要和我一起赶早到学校,车内就显得特别挤,一名中年男子就向旁边的人抱怨:“那帮XX高中的学生,考上那种高中还那么早到学校做什么,还不如晚点到,给我们上班的和好学校的学生让点位置。”</p>
这就是偏见啊,或许别人只是一时考试失利没上好的高中,这番言论却将这所学校的所有人都认定为学习能力有缺陷的残次品,这还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妄加批判,他有这权利吗?他能这样子随便给别人下定义吗?</p>
个人是极厌恶被贴标签的,我的其他特点都被抹杀,只剩下几个被定义的标签,那我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断被别人贴标签吗?所做的努力只是为了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吗?没人会同意,但在现实当中我们却是无时不刻地被偏见所驱使,所蒙蔽,逐渐失去了人性与自我,只剩下别人给的标签和定义。</p>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何不是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偏见,何不是处处游荡着满身戾气、满心愤恨的人。</p>
那些在子女的生活和教育中,对孩子毫不理解,恶言相向,互相伤害的父母;</p>
那些仅凭财富、地域、外貌、学历、年龄、职业,去随意评判一个陌生人的人;</p>
那些对别人的生活指手划脚,好似不按他们的意愿去活就会撇嘴翻白眼的人;</p>
这些人和电影里那位暴怒的父亲有何区别?只不过是换了战场,换了战斗的对象而已。</p>
他们总有一个倾向,那就是:我是对的。</p>
更有那些在黑暗的泥沼里爬行的人,在地狱的业火中煎熬的人,自己的心见不到阳光,因而只想着如何将别人逼入死角、拉入黑暗。</p>
隐藏在网络上的喷子键盘侠,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肆无忌惮散发着自己的黑色能量。逮住哪个就骂哪个,看哪个不顺眼就喷哪个,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殊不知文字也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或者他们从来就知道,但他们不太乎,因为反正要坐牢的不是自己。</p>
其实陪审团成员们,和键盘侠们,共同点在于,都是事不关己。</p>
不同的是,他们是真人坐在那里讨论,而键盘侠们是躲在网络背后,可是事实上,却都是同样的存在着偏见。</p>
一如3号陪审员,10号陪审员那样,将自己的偏见和戾气在讨论之中倾泻出来,那里竟然成为了他们发泄的地方,案件,以及那个被告竟然成为了他们的戾气释放的对象。</p>
同样的,和键盘侠们一样,针对某件事,某个人在进行着同样的操作!</p>
”</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